热水山
在今青海海晏县西北西川河发源处。《明一统志》 卷37: 热水山 “在西宁卫城南五百里。山南出暖水,流入青海。北有泉,即西宁河源”。
在今青海海晏县西北西川河发源处。《明一统志》 卷37: 热水山 “在西宁卫城南五百里。山南出暖水,流入青海。北有泉,即西宁河源”。
春秋秦武公十年 (前688) 灭邽戎置,战国属陇西郡。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秦改名上邽县。
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南。《舆地纪胜》卷103静江府:东人山“在阳朔县东。其形如冠带而拱揖。县西一里有石如人冠带, 西向而坐”。《方舆纪要》卷107阳朔县:东人山在“县东南二十里。石形如人,东向,其下有三十
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续汉书 ·郡国志》: 河南尹雒阳 “有褚氏聚”。即此。
在今浙江兰溪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93浦江县: 密溪岩 “岩下爽垲宽平如堂宇,可容三百人。岩上有泉,四时如檐滴”。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郴阳县 (今湖南郴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永兴县以南的耒水流域和宜章县地。明洪武初改为郴州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郴州置,治郴阳县(今湖南郴州市
在今云南晋宁县西。明万历 《云南通志·沿革大事考》: 万历二年 (1574) 8月,“征荞甸等夷平之,立营戍守,六郡乃安”。清康熙 《昆阳州志》卷6: “荞甸,在州治西六十里……天启二年,命守备杨明廷
即宗喀宗。今西藏吉隆县驻地宗嘎。
在今河南新县南。为小潢河发源处。《水经· 淮水注》: 黄水 “出黄武山,……东北入于淮”。
1914年改永宁县置,属贵州贵西道。治所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因关索岭为名。1916年迁治募役司(今县南花江镇)。1923年直属贵州省。1981年改设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旧县名。1914年改
即今四川会理县境之会川河、城河。《水经·若水注》: “若水又径会无县,县有骏马河,水出县东高山,山有天马径。……河中有有贝子、胎铜,以羊祠之,则可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