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泥关
明置,在今贵州黄平县北。《方舆纪要》 卷121黄平州 “马鬃岭关” 条下: “烂泥关在州北。”
明置,在今贵州黄平县北。《方舆纪要》 卷121黄平州 “马鬃岭关” 条下: “烂泥关在州北。”
又名黑玉河。即今新疆和田市和田河西源喀拉喀什河。《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三·于阗》 引晋高居诲 《使于阗记》: “河源所出,至于阗分为三: 东曰白玉河,西曰绿玉河,又西曰乌玉河。三河皆有玉而色异。” 因名
又作魏脽。为汾水之南一土阜,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镇庙前村北。《史记·封禅书》 作“汾阴脽丘”。《汉书·武帝纪》:元鼎四年(前113),“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师古注引如淳曰:“脽者,河之东岸特堆掘,
在今江苏丹阳市北。《晋书·郭默传》:东晋咸和年间,苏峻叛乱,“郗鉴议于曲阿北大业里作垒,以分贼势,使默守之”。同书《陶侃传》:“贼攻大业垒,侃将救之,长史殷羡曰:‘若遣救大业,步战不如峻,则大事去矣。
即今贵州福泉县南走马坪镇。《清一统志·平越州》:走马坪寨“旧为控扼苗蛮之处”。在今贵州省余庆县西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贵州巡抚冯岳于此置哨堡,属播州宣慰司。
唐武德五年(622)改管州置,治所在静乐县(今山西静乐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静乐县地。次年废。唐武德五年(622年)改管州置,治静乐县(今属山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静乐县一带。次年废。
①春秋时晋国曲沃之别称。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史记·晋世家》: 献公二十一年 (前656),“申生自杀于新城”。《索隐》: “ 《国语》 云: 申生乃雉经于新城庙。韦昭云: 曲沃也,新为太子城,故曰新
北周建德七年 (578) 改怀文县置,为沭阳郡治。治所即今江苏沭阳县。《元和志》 卷11海州: 沭阳县 “在沭水之阳,故以为名”。隋属东海郡。唐属海州。明属淮安府。清雍正二年 (1724)改属海州。民
西晋永嘉末置,治所即今山西静乐县城。北魏属永安郡。太平真君七年(446)废入平寇县。古县名。西晋永嘉年间置,治今山西省静乐县。属新兴郡。北魏初属永安郡,后废。《魏书·地形志》永安郡平寇县:“(太平)真
南朝梁天监八年 (509) 置,为双头州。治所在北巴西郡 (今四川阆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苍溪、南部、西充等市县地。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为隆州。
1935年5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甘泉县析置,治临镇(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临镇)。取“红色甘泉”之义。1937年2月与宜川县合并,设立红宜县。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35年由陕西省甘泉县析置。取“红色甘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