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滋水

滋水

①在今河北蔚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44蔚州: 滋水,“其上流即广灵县之壶流河也,东流经此地名南马庄,有流水泉。金时民竞争利,铸铁板一片十窍,分流灌田。与滋水合,又东北注于葫卢河”。

②又名资水。即今河北无极县西南滋水。《山海经·北山经》: “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 又 《寰宇记》 卷60无极县: 资河水 “入无极界,东南入滹沱”。今其下游与沙水合,不入滹沱河。

③在今山西灵丘县西南。《元和志》 卷14灵丘县: 滋水 “出县西枚回山,悬河五丈,湍激之声,响动山谷,樵栰之士,咸由此度,巨木沦湑,久乃方出,或落崖石,无不粉碎也”。东流入唐河。

④又作兹水、霸水。即今陕西渭河支流灞河。《汉书·地理志》 京兆尹南陵县: “霸水亦出蓝田谷,北入渭。古曰兹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视子孙。” 隋开皇五年 (585) 复名滋水。《隋书· 地理志》 蓝田县有滋水。唐以后又称霸水 (灞水)。《元和志》 卷1: 蓝田县 “霸水,故滋水也”。为关中八川之一。


即“兹水”。


猜你喜欢

  • 海头城

    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西海头古城。魏、晋时置西域长史府于此。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东北楼兰故城。魏晋时期西域长史府驻此。

  • 乌衣巷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东起白鹭洲公园,西至内秦淮河,通夫子庙。东晋王导、谢安诸名族皆居于此。宋《景定建康志》卷16引《丹阳记》曰:“乌衣巷之起,吴时乌衣营处所也。”《宋书·谢弘微传》:“(谢)混风格

  • 双顶山

    在今浙江宁波市西北乍山乡东双顶山村。《方舆纪要》卷92慈溪县:双顶山在“县西南七里。两峰并峙,屹立平野”。

  • 阿所拉场

    在今四川盐边县西北健康镇。清属盐源县,嘉庆二十二年(1817)置巡司于此。宣统元年(1909)改置盐边厅。即今四川省盐边县。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置巡检司于此。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盐边厅。

  • 临汝县

    ①东汉永元八年 (96) 分南城县西北境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临川市西五里。三国吴为临川郡治。南齐属临川郡。陈复为临川郡治。隋开皇九年 (589) 改为临川县。②南朝宋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上

  • 都并县

    南齐置,属临漳郡。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境。梁、陈时废。

  • 沙冈塘

    在今上海市青浦县东。《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青浦县:沙冈塘“南绝黄浦,至捍海塘,涨入淞江,西达盘龙汇”。

  • 积弩堂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古台城北。《资治通鉴》: 东晋隆安五年 (401),孙恩窥建康,豫州刺史谯王尚之 “帅精锐驰至,经屯积弩堂”。即此。

  • 龙关

    俗名东关。在今四川屏山县东二里望龙山下。《明史·地理志》 屏山县:“东有龙关。”

  • 立煌县

    1932年析安徽霍山、六安、霍邱和河南固始、商城等县边境地区置,初属河南省。治所在金家寨(今安徽金寨县南)。1933年改属安徽省。1947年改为金寨县。旧县名。1932年由安徽省霍邱、霍山、六安及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