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福寺
①东魏武定五年 (547) 建,在今河南杞县南六十里。
②唐建,在今河南通许县西门外。
③唐建,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南二十里。
④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清一统志·西安府四》:洪福寺 “在长安县西门外。旧在咸宁县南大赵村,即宏福寺。唐贞观八年建,沙门玄奘译经处。神龙元年改名兴福。金大定四年改额洪福。明洪武二年徙此”。
(1)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建,在今河南省杞县南。(2)唐建,在今河南省通许县西门外。(3)唐建,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南。
①东魏武定五年 (547) 建,在今河南杞县南六十里。
②唐建,在今河南通许县西门外。
③唐建,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南二十里。
④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清一统志·西安府四》:洪福寺 “在长安县西门外。旧在咸宁县南大赵村,即宏福寺。唐贞观八年建,沙门玄奘译经处。神龙元年改名兴福。金大定四年改额洪福。明洪武二年徙此”。
(1)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建,在今河南省杞县南。(2)唐建,在今河南省通许县西门外。(3)唐建,在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南。
1920年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即今内蒙古海拉尔市。1940年伪满改设海拉尔市。旧县名。1913年置,治海拉尔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1941年改设海拉尔市。1945年当地解放,仍名海拉尔市。
1928年由零陵、宁远、祁阳、桂阳、新田、常宁6县析置,治石鼓源(在今湖南祁阳县东南石鼓源)。以境内有阳明山而得名。1929年迁白果(今祁阳县南白果市)。1931年改设阳明特区,驻石鼓源。同年废。旧县
北周改繁县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新都县西北新繁镇。《寰宇记》 卷72新繁县: “刘禅延熙十年凉州胡率众降,禅居之繁县,以繁县移户于此,俗间谓之新繁。至是县名因俗而改。” 隋开皇三年 (583) 废入
1947年5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诸城、日照二县析置,治白庙子村(今山东五莲县西白庙)。因境内有五莲山而得名。1949年徙长城镇(今五莲县东北前长城岭)。1950年迁洪疑镇,即今五莲县治。在山东省东南部。
即今河南确山县南李新店乡。民国《确山县志》卷1:“清顺治三年新编乡”中,“有集曰李存店,铁路呼为李新店,有火车站,在邑正南七十里”。
在今河北易县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2易州:石兽冈“冈有石如虎,亦曰石虎冈。雹水出于此”。
唐方镇名。大历十四年(779)改淮宁军置,治所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贞元十四年(798)改名彰义军。唐方镇名。大历十四年(779年)以淮宁军节度使改置,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贞元十四年(798年)
旧名镇安镇。即今湖南汝城县西南八十里文明乡。明、清于此置巡司。
指今我国黄海中部一带海域。《元史·食货志一》: 至元二十九年 (1292) 开海运新道,“自刘家港开洋……又过万里长滩,放大洋至青水洋,又经黑水洋至成山,过刘岛,至芝罘、沙门二岛,放莱州大洋,抵界河口
即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西南七十里烟峰乡。《方舆纪要》 卷73马湖府屏山县 “新乡镇” 条内: “又于烟草峰设守备司,以资弹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