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咡坎镇
即今四川井研县西南磨池乡。民国 《乐山县志》 卷1: “河二坎,明时设。距城东四十里。……为通荣县之要道。旧名河咡坎。”
即今四川井研县西南磨池乡。民国 《乐山县志》 卷1: “河二坎,明时设。距城东四十里。……为通荣县之要道。旧名河咡坎。”
滇缅铁路的勘线工作自 1938年冬至1939年春大部完成,最后选择从今云南昆明起,经安宁、禄丰、一平浪、楚雄至祥云后,采用南线经弥渡、云县、孟定,由苏达、滚弄入缅,通至腊戍与缅甸铁路相衔接。1939年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北四里飞来岗上。本东岳庙,殿原供奉东岳大帝塑像,早已圮毁。殿建于宋元时期,内有《宋淳化四年重修庙记》和《元泰定四年重修东岳庙记》碑。殿正面檐柱三开间,长18.28米。内柱分成五开间,进
即今贵州桐梓县北松坎镇。《明史·四川土司传》: 万历间,杨应龙反,总督邢玠檄应龙安稳听勘,“应龙缚渠魁,待罪松坎……于松坎设同知治焉”。即此。
又作母纳山、穆尼乌拉山。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包头市西北之乌拉山。《元史·文宗纪》:至顺元年(1330)十月甲子,木纳火失温所居牧人三千户,濒河所居鹰坊五千户,各赈粮两月。“火失温”(qoshi’u
明洪武六年(1373)改小程番蛮夷长官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小程苑。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宣慰司。后属定番州。清乾隆年间裁。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元小程番安抚司置,治今贵州省
在今广西梧州市东七里西江中。《舆地记胜》卷108梧州:系龙洲“距州七里。亦名七里洲。林木深秀,鸥鹭翔集,秋潦至㳽漫际山,而洲不没,亦名浮洲”。
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卷107灵川县“千秋峰”条下:“《志》云,千秋峡丛山列拥,亦名笔峡,大融江经此,风水相搏,涛色如银,名曰银江。”又称笔峡。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东北大溶
即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东南乌敦套海镇。清光绪间敖汉旗迁治于此。宣统三年(1911)后为敖汉左翼旗驻地。1949年为翁牛特旗驻地。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平果县东北旧城镇。北宋属邕州右江道。元属田州路。明属广西布政使司。正统五年 (1440) 升为思恩府。唐置羁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东北旧城。属邕州都督府。
即今四川兴文县之兴文河 (红桥河),为长宁河上源。《寰宇记》 卷85泸州江安县: 思晏江“水从晏州流下,合流至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