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褒城
北周筑,在今湖北汉川县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76汉川县 “和公城” 条下: “县南五里有梁褒城,后周宣政中所筑也,土人梁褒主之,因名。”
北周筑,在今湖北汉川县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76汉川县 “和公城” 条下: “县南五里有梁褒城,后周宣政中所筑也,土人梁褒主之,因名。”
在今西藏贡嘎县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贡噶宗。1960年与杰德秀等谿合并设贡噶县,驻热麦。1976年改为贡嘎县。噶,又作嘎。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贡嘎县吉雄贡噶学村。1960年与堆、札、隆巴
即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南朝梁于此设安遂县,唐改为晋康县。后又名晋康镇。明置晋康巡司驻此。
①即今湖北东部长江北岸支流举水。《水经·江水注》:“举水又东南历赤亭下,谓之赤亭水。”②一名赤水。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北。《水经·渭水注》:“赤亭水出(南安)郡之东山赤谷,西流径城北,南入渭水。”《晋书·
在今山东单县旧城东。《清一统志·曹州府二》 称:半月台“唐少府陶沔所筑”。李白《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诗:“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台像半月,迥向高城隅。”
即今吉林柳河县南三源浦朝鲜族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辽宁柳河县:“县属三源浦,距县市南九十里。……附近又为人参种植地,以本处为人参大集散场。”
即莲勺县。故址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来化镇村。《水经·渭水注》: 白渠 “又东南径居陵城北,莲芍城南”。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置,属贵州布政司。治所在平越卫(清改平越县, 即今贵州福泉县)。辖境相当今贵州凯里市及黄平、福泉、瓮安、湄潭、余庆等县地。清嘉庆三年(1798)改为平越州。明万历二十九年(1
即今江西都昌县东南周溪镇。清设巡司于此。在江西省都昌县南部,东、南、西三面临鄱阳湖。面积114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周溪,人口 2980。传元末此处双溪平行,中夹一洲,因称洲溪;后洪水毁
①在今北京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1顺天府:十八盘岭“在府西北八十里,其山萦曲十有八折”。故名。②在今河北唐县西北六十里。《清一统志·保定府二》:十八盘岭“为云中要路。高峻插天,不能直上,盘延曲折而过
①在今山东肥城市北。《清一统志·泰安府二》:大石关“在肥城县北十里。旧置巡司”。②明置,在今贵州黄平县北。《清一统志·镇远府》:大石关“在黄平州北”。在今山东省肥城市北。清为泰安府关隘,初期曾设巡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