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柘林镇

柘林镇

①唐置,为军镇,属嘉州。在今四川乐山市西南七十里沙湾镇。

②即今上海市奉贤县南十八里柘林镇。镇西旧有柘林城。《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柘林镇 “地连柘山,与青村所、金山卫相应援。嘉靖三十四年,倭贼盘据于此,四出焚掠,久之患息,因建堡置戍,城周四里,为防御要冲”。清设守备防守。


(1)在上海市奉贤区西南部。面积26.4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柘林,人口 1100。因昔地有柘山,山上柘树成林,故名。《大清一统志》松江府:谓柘林镇“地近柘山”,故名。原名柘林城,一作柘林堡,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筑城垣,后毁于战火重建。1949年设柘林乡,1957年废入新寺乡。1984年析置柘林乡,1994年置镇。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对虾养殖业发达。有针织品、五金、机械、光学玻璃等厂。莘奉、沪杭、奉柘公路经此。有柘林古文化遗址。(2)在江西省永修县西北部、修水北岸,西濒柘林水库。面积172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新柘林街,人口 4500。1958年修建柘林水库时在此建街,与被水库淹没的柘林村相对应称新柘林街。1959年设柘林镇,1960年改公社,1974年复设柘林镇。产稻、鲜鱼等。有水力发电、雕刻、印刷等厂。柘林水库库区通客货轮,上溯武宁县新宁镇。公路东接316国道。辟有柘林湖风景区。(3)在广东省饶平县东南部。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柘林,人口1.1万。昔因其地柘树成林,故名。1952年建镇。1958年并入东界区,1965年分设柘林公社。1983年设镇。渔、盐业为主。盛产海鱼、食盐、蚶、蚝、紫菜等。石斑鱼、对虾、龙虾、鱼露多出口。有胶丝、造船、木器、五金、农副产品加工等厂。镇区自古为粤、闽、浙、台等地渔、商船过往停泊之地。清光绪年间成为商埠。柘林港是渔港。有公路通碧冈接324国道。古迹有镇风塔、白雀寺、七勺井、旗头山石刻群。


猜你喜欢

  • 阿母河

    又作暗木河、阿木河、阿梅河。即今中亚阿姆河。元属察合台汗国。

  • 龙华驿

    即今四川屏山县西北龙华镇。《方舆纪要》卷73马湖府屏山县“泥溪驿”条下:“龙华驿在府西百里。本名蛮彝驿,万历中改今名。”

  • 建始县

    ①三国魏置,属上庸郡。治所在今湖北竹溪县东。西晋改为微阳县。②西晋泰始元年 (265) 置,属建平郡。治所在今湖北建始县东三十五里州基山下。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川卷下: “以其为汉巫县地,属建平

  • 内蒙古

    清地区名。指内札萨克蒙古六盟之地。明末,漠南(包括兴安岭东)蒙古各部归附后金、清,编为旗,设札萨克管领;至康熙九年(1670),陆续增置至四十九旗,各旗牧地也先后划定。按各部地域,若干旗会为一盟,置盟

  • 丹崖山

    ①在今山东蓬莱市北三里。《明一统志》卷25登州府:丹崖山“东西两面,石壁巉岩。上有蓬莱阁,又有三洞:曰半仙、曰狮子、曰南土,秀丽奇绝为一郡伟观”。《方舆纪要》卷36蓬莱县:丹崖山“山下为珠玑岩,石壁千

  • 当门山

    在今陕西旬阳县东,接白河县界。《舆地纪胜》卷189金州:当门山“在洵阳县东百七十里。有两峰相对,望之如门”。

  • 乔口河

    在今湖南望城县西北。自益阳县界流入,至此入湘江。《水经·湘水注》:“湘水之左岸有高口,水出益阳县,西北径高口戍南,……东北流注湘为陵子口。”杨守敬《水经注疏》疑“高口”即“乔口”之讹。唐杜甫有《入乔口

  • 砖城

    三国魏筑,在今安徽界首市南三十八里。《寰宇记》 卷11沈丘县: 砖城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司马宣王使邓艾于此置屯,种稻以备东南,筑城围仓廪”。

  • 铜斗山

    在今江西金溪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29抚州金溪县: 铜斗山,“曾文昭公 《铜斗院记》 云,在金溪县南二十里。山能出云雨,弭灾害,为一州七县之望”。《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金溪县: 铜斗山在 “县西

  • 羊摩江

    相当今四川都江堰市南之羊马河。《水经·江水注》:“又穿羊摩江,灌江西。”杨守敬疏:“或以崇庆州东之羊马河当羊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