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文水县

文水县

隋开皇十年(590)改受阳县置,属并州。治所在今山西文水县东十里旧城庄。《元和志》卷13文水县:“因县西文谷水为名。”大业三年(607)属太原郡。唐初属并州,天授元年(690)改为武兴县,神龙元年(705)复为文水县,开元中属太原府。北宋元符间移治今文水县。元属冀宁路。明属太原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东麓、汾河西岸。属吕梁市。面积1064.4平方千米。人口41.6万。辖7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西汉置大陵县,属太原郡。东汉、魏、晋因之。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于大陵城南置受阳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改名为文水县,以境内文峪河得名。《元和郡县志》:文水县“因县西文谷水(即文峪河)为名”。县治在今县东旧城庄,属太原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属汾州;贞观元年(627年)属并州;天授元年(690年)改文水县为武兴县;神龙元年(705年)复为文水县。北宋元符年间县治移至今址,属太原府。金因之。元属冀宁路。明、清属太原府。1914年属冀宁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汾阳专区,1952年属榆次专区。1954年属晋中地区。1958年汾阳、文水、交城三县并称汾阳县。1960年复为原制。1971年属吕梁地区。2003年属吕梁市。地处太原盆地西南部,汾河、文峪河、磁窑河、三道川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高粱、玉米、谷子、豆类、棉花为主。矿产有煤、铁、石灰石、云母、石膏、钾长石等。工业有煤炭、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焦化、造纸等。307国道、文祁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有武则天圣母庙、隐唐洞、狄青庙、上贤新石器遗址等。建有刘胡兰烈士纪念馆。


猜你喜欢

  • 清水泊

    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四十里,接寿光县界。淄水、女水、北阳水俱汇于此,即古巨定湖。元于钦 《齐乘》 卷2: 巨淀 “水泽名,县因氏焉,即今乐安 (广饶) 东北清水泊也”。

  • 干不察

    即干不昔。又作甘不察。今柬埔寨。《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十九年(1292)七月,“阿里愿自备船,同张存从征爪哇军,往招占城、甘不察”。

  • 梅洞堡

    明置,属长宁县。在今四川长宁县东南梅硐镇。《方舆纪要》 卷70长宁县: 梅洞堡 “在县东五十里。宋政和五年置梅洞砦。……明因旧址设堡于此,并置梅洞巡司”。

  • 罗山县

    ①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申州。治所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寰宇记》 卷132信阳军罗山县: “因山以为名。” 大业初属义阳郡。唐移治今罗山县,属申州。北宋开宝九年 (976) 废。雍熙二年 (

  • 西陵驿

    唐置,在今浙江萧山市西北十里西兴镇。白居易有《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诗。

  • 六十三山

    今广西岑溪县东南黎河南诸山。《明史·童元镇传》:岑溪“东南为六十三山,有孔亮、陀田、桑园、古榄、鱼修等百余巢,与广东罗旁接”。万历中,广西总兵童元镇曾用兵于此。古山名。指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南黎河

  • 西濠水

    源出今安徽凤阳县南利山,西北流经怀远县南涂山,北入淮。《元和志》卷9濠州钟离县:“西濠水出县西南莫耶山,北入淮。”

  • 隆回县

    1947年置,属湖南省。治所在今湖南隆回县北六十八里六都寨。1949年迁治桃花坪 (即今隆回县驻地桃洪镇)。在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东麓、资水上游赧水流域。属邵阳市。面积2871平方千米。人口108.2

  • 京山村

    即今广东东莞市东北三十里京山村。明置巡司于此。

  • 白崖砦

    北宋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北。《宋史·地理志》常德府:“熙宁七年,废桃源、汤口、白崖三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