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城县
西魏置,为戟城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后改置横山县。
古县名。西魏置,治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为戟城郡治。后改名横山县。
西魏置,为戟城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北。后改置横山县。
古县名。西魏置,治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北。为戟城郡治。后改名横山县。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陆凉州。治所在蔡村 (今云南陆良县西南二十六里河纳)。明永乐初废入陆凉州。古县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陆良县西南河纳村。属陆凉州。明永乐初废。
①即今吉林抚松县南仙人桥镇。《清史稿·地理志》抚松县:“由(长白)府至县之路, 自府西梨沟镇至十五道沟,西北行,逾岭顶,经竹木里、漫江营,小谷山、石头河、海青岭、大营、汤河口,再北行达县治。”②在今江
亦作宝立屯。即今辽宁昌图县西北宝力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昌图府: 宝力屯 “在府城西北五十里”。
在今河北沽源县南。《魏书·太宗纪》:神瑞二年 (415),拓拔珪北巡,“次于濡源,筑立蜯台, 白熊于颓牛山, 获之”。古山名。在今河北省沽源县南。《魏书·太宗纪》:神瑞二年(415年)
①亦作小遂山。即今广东徐闻县南海中头、二、三墩。《方舆纪要》卷104徐闻县:小蓬山“在县南三十里海中,前有海屿,名曰三墩。《旧志》:由此渡海四百里乃至琼州”。《清一统志·雷州府》:小遂山“突起海滨,前
1929年改佛山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佛山镇(今黑龙江省嘉荫县东南保兴乡)。民国《黑龙江志稿》卷2佛山县:“佛山镇有观音山,故名。”次年,移治朝阳镇(今嘉荫县)。1955年,因与广东佛山市重名,
金初置,治所在阳翟县 (今河南禹州市)。大定二十二年 (1182) 改为颍顺州。金初齐于阳翟县置,治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辖境约当今河南省禹州、新郑两市地。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颍顺州。
亦作怛没国、 呾蜜国。 唐西域国名。 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境阿姆河北岸铁尔梅兹。《新唐书·西域传》: 怛满国 “居乌浒河北平川中。兽多师子。西北与史接,以铁关为限”。龙朔初置姑墨州都督府于此。
北宋至道三年 (997) 置,为全国十五道之一。治所在京兆府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和宁夏长城以南、秦岭川北及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地区。熙宁五年 (1072)分为永兴军,秦凤二
即金宝圩。在今安徽宣州市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