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正里
汉晋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洛河南岸。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3:永桥以南、道西有四馆:“一曰归正,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曰慕义。吴人投国者处金陵馆,三年已后,赐宅归正里。”
汉、晋洛阳城中里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洛河南岸。北魏于此建金陵馆,以接待南朝来人。
汉晋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洛河南岸。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3:永桥以南、道西有四馆:“一曰归正,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曰慕义。吴人投国者处金陵馆,三年已后,赐宅归正里。”
汉、晋洛阳城中里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洛河南岸。北魏于此建金陵馆,以接待南朝来人。
《尚书·禹贡》:“导弱水至于合黎。”对于“合黎”的解释主要有二说:一谓合黎为山名,即今甘肃高台县北之合黎山。郑玄《尚书注》:合黎, 山名。《地说》云,合黎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隋书·地理志》:张掖县有
即今新疆阜康市。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 特讷格尔,“准语 (蒙古语),谓平地也。地形平坦,故名”。
在今山西洪洞县东。《方舆纪要》卷41洪洞县:九箕山“县东十五里。厥状类箕,南向有九。一名土山”。
在今河北秦皇岛市西南北戴河海滨。民国《北戴河海滨志略》:老虎石“在中海滩路南海内,有巨石突出海面,形如群虎盘踞,故名老虎石……当潮至,周围尽水,与岸隔绝”。
亦作身毒、欣都、印毒、印都信度、胫笃。即今印度。《元朝秘史》 卷13: “初命巴剌追回回王扎剌 (勒) 丁并蔑力克王,追过申河,直至欣都思种地面。根寻不见回来,却将欣都思边城百姓的驼羊都虏了。”
又名历山。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南千佛山。《水经·济水注》: “ (历) 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山下有大穴,谓之舜井,抑亦茅山禹井之比矣,《书》 舜耕历山亦云在此。”(1)在安徽省淮南市南部和长丰县交界处
明置,属宁夏左屯卫。即今宁夏永宁县西南唐铎堡。
亦作芦沽驿。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元史·文宗纪》: 至顺初,云南诸王秃坚等叛乱,罗罗斯土官撒加伯攻建昌县,“四川军亦败撒加伯于芦古驿”。即此。《清一统志 ·宁远府》: “泸沽驿在(西昌) 县北一百
即蒲江县。在今四川蒲江县。《隋书·地理志》 作蒱江县。
在今山东成武县西北二里。《方舆纪要》卷32成武县:文亭山在“县西北二里。上有文士亭。相传汉高曾驻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