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东路
北宋端拱元年(988)分广南路东部地置,治所在广州(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贺江、罗定江、漠阳江以东地区。简称广东。元至元间废入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又作广东路。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分广南路置,治广州(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约当今广东省除茂名市、湛江市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江中上游地区。大观二年(1108年)贺江中上游地区改属广南西路,西部辖境减缩。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置广东道宣慰司。
北宋端拱元年(988)分广南路东部地置,治所在广州(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贺江、罗定江、漠阳江以东地区。简称广东。元至元间废入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又作广东路。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分广南路置,治广州(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约当今广东省除茂名市、湛江市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江中上游地区。大观二年(1108年)贺江中上游地区改属广南西路,西部辖境减缩。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置广东道宣慰司。
明置,属行太仆寺。在今宁夏固原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58固原州:甘州群牧所“成化三年,敌犯固原,官军拒之,不克,敌遂屯牧所城外,进陷开城县,杀掠甚众”。
在今云南大理市东。《方舆纪要》卷117赵州:三耳山“在州治(今凤仪镇)西里许。有三峰高耸如耳,一名凤仪山。以一支两翼如凤来仪也”。
即今河北丰润县北三十里左家坞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4丰润县图:北有左家务镇。
又名新林浦。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源出牛头山,西流入长江。《宋史·太祖纪》: 开宝七年(974) 十二月,曹彬等攻南唐江南军,“彬败江南军于新林港”。即此。即“新林(1)”。
在今广东广州市越秀山镇海楼的山坡上。1922年1月,在香港的中国海员举行大罢工。罢工海员自13日起,分批回到广州。经过56天的斗争,香港当局及外国轮船资本家被迫同意海员工会提出的增加工资、恢复海员工会
在今江苏高邮市北。《三国志·魏书·蒋济传》:魏黄初中,曹丕以水军伐吴自广陵还,战舰搁浅于此。曹丕“谓分半烧船于山阳池中”,指此。
又名夏壶山、贾屋山、贾母山。即今山西代县东北五十里草垛山。《史记·赵世家》: “简子既葬,未除服,(赵襄子) 北登夏屋,请代王。”古山名。又称夏壶山、贾屋山、贾母山。在今山西省代县东北,和句注山相接,
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北金家庄港口。《晋书·苏峻传》: 东晋咸和三年 (328),“峻自率 (祖)涣、(许) 柳众万人,乘风济自横江,次于陵口”。《资治通鉴》 晋咸和三年 (328) 胡三省注: “陵口当
①在今江西新干县东北。《寰宇记》卷109吉州新淦县:小庐山“山周回百里。南接乐安,北抵丰城界”。《清一统志·临江府》:小庐山“在新淦县东北八十里。……上有石池, 朗然如镜。又有石泉,分飞瀑四道, 汇于
古时谓东夷有九种。《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疏:“东有九夷:一玄菟、二乐浪、三高骊、四满饰、五凫臾、六索家、七东屠、八倭人、九天鄙。”又《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