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安徽五河县南浍河南旧县湾。南宋咸淳七年(1271)置安淮军及五河县治此。《明史·地理志》 五河县:“东南有漴河,西北有浍河、沱河,东北有潼河,并流合淮,谓之五河口。”
元至元二十五年 (1288) 废婆娑府置,属辽阳路。在今辽阳丹东市东北九连城镇。明废。
①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临河县置,属隰州。治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元和志》卷12永和县:“以县西永和关为名。”大业初属龙泉郡。唐属隰州。武德二年(619)移治仙芝谷西(即今永和县), 为东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水经·浊漳水注》:“魏武王又堨漳水, 回流东注,号天井堰。二十里中作十二墱,墱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即此。
在今山东栖霞县东二十里。岠嵎水出此。《宋史·仁宗本纪》:庆历六年(1046)三月,“庚寅,登州地震,岠嵎山摧”。《金史·仆散安贞传》载:益都杨安儿起义,据登州,金将仆散安贞败之”。杨安儿与汲政等乘舟入
元改西夏黑山威福监军司置,治所在兀剌海城(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明初废。
《尚书· 禹贡》: “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 《史记·夏本纪》 作负尾; 《汉书·地理志》 作倍尾、横尾。一说在今湖北安陆北,《汉书·地理志》 江夏郡安陆县 (今湖北云梦县): “横尾山在东北,
北宋置,属宜兴县。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南六十里张渚镇。《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宜兴县:张渚镇“元设茶园提领所二处,以掌茶税。明初改设批验茶引所于此。寻废”。明置张渚巡司。在江苏省宜兴市西南部、鲸溪河两岸。
即今河北河间市东七十里景和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在河北省河间市东南部。面积71.2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景和,人口2730。明初建村,以景色秀丽、村民和睦得名。1953年设乡,1958年
①在今河南唐河县南百里。《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縯 “使宗室刘嘉往诱新市、平林兵王匡、陈牧等,合军而进,屠长聚及唐子乡”。即此。②在今湖北枣阳市北。《后汉书·光武帝纪》:王莽末,光武 “进屠唐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