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原郡

平原郡

①西汉初置,治所在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辖境相当今山东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市县地。东汉永宁元年(120)改为平原国。建安十一年(206)复为郡。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又改为国,七年(226)复为郡。西晋改为国,南朝宋又改为郡。北魏废。

②东晋侨置,治所在梁邹城(今山东邹平县东北)。北魏称为东平原郡。

③南朝梁置,属泷州。治所在泷乡县(今广东罗定市南百里)。隋开皇初废。

④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属济州。治所在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东北二十五里)。辖境相当今山东聊城市及茌平、高唐等地。隋开皇初废。

⑤北魏置,属燕州。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水经·㶟水注》:“涿水又东径平原郡南,魏徙平原之民置此,故立侨郡以统流杂。”即此。

⑥北魏置,属泾州。治所在阴槃县(今甘肃平凉市东南四十里泾水北岸)。辖境相当今平凉市东部。隋开皇三年(583)废。

⑦隋大业初改德州置,治所在安德县(今山东陵县)。辖境相当今山东德州、陵县、平原、宁津及河北吴桥、东光、交河等市县地。唐武德四年(621)复为德州。天宝元年(742)又改平原郡,乾元元年(758)改为德州。


(1)西汉置,治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西)。辖境约当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及河北省吴桥等市县。东汉延平元年(106年)改为国,后复为郡,建和二年(148年)改为国,建安十一年(206年)复为郡。西晋复为国。南朝宋后为郡。北魏废。东汉末刘备曾以平原令领平原相。(2)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东北)。隋开皇初废。(3)北魏置,治阴槃县(今甘肃平凉市东泾水南岸)。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平凉、镇原等市县大部分地区。隋开皇三年(583年)废。(4)南朝梁置,治龙乡县(今广东罗定市南)。辖今广东省罗定市一带。隋开皇初废。(5)隋大业初改德州置,治安德县(今山东陵县)。辖境约当今河北省泊头市以南,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以东,宁津县以西及古黄河以北地区。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德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平原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德州。隋末李德逸起事于此。


猜你喜欢

  • 南川营

    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北南川河畔。一说在湟中县西南。《清一统地·西宁府二》: 南川营 “在西宁县南五十里。旧名伏羌堡,明嘉靖十四年筑城,周三里有奇,南去暗门边墙三十里。本朝初设守备,今改都司”。又称伏羌堡。

  • 武鸣县

    1913年改武鸣府置,属广西南宁道。治所即今广西武鸣县。1928年直属广西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南宁市区北部、大明山西。属南宁市。面积 3367 平方千米。人口64.5万,86.6%为壮族。辖14

  • 大漈

    即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南三十二里大际乡。明景泰三年(1452)置巡司于此。即今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南大漈乡。明景泰三年(1452年)置沐溪巡检司于此。

  • 新山

    即郎山。 今安徽绩溪县东北王石山。 《寰宇记》 卷104年绩溪县: 新山 “一作郎㟳, 在县北一十五里。下有郎溪,而驲路在焉。两边有石壁,长数百步,直下数百尺,不生草木,

  • 密峰寨

    在今湖南凤凰县东。《方舆纪要》 卷82五寨长官司: 密峰寨“在司东。嘉靖二十四年,督臣冯岳言,五寨在麻阳、保靖之中,宜移镇筸参将驻此,以便控制。且寨东有密峰寨,西有牛拗脚,又诸苗出入之冲,宜各立哨堡一

  • 林关驿

    北宋属盩厔县,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宋敏求 《长安志》 卷 18盩厔县: 三交驿 “至林关驿四十五里。林关驿至洋州真符县大望驿七十里”。北宋置。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县)南。后废。

  • 阳岐市

    即今福建福州市西南闽江东岸阳岐。为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故里。

  • 法海寺

    在今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清一统志·顺天府》 载: 法海寺 “在宛平县西四十里。旧名龙泉寺,明正统四年改建”。据寺内保存的 “法海禅寺碑” 记载,该寺于明正统四年 (1439)动工兴建,正

  • 三会镇

    北宋置,属乐至县。在今四川乐至县北三十里宝林镇。《舆地纪胜》卷158普州:三会镇“在乐至县。系遂宁、潼川、简池三州交会之地,故名三会镇”。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西北部。面积28.2平方千米。人口1.6万

  • 折墌城

    一名薛举城。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北十五里。《元和志》卷3保定县:折墌故城,“西魏泾州刺史乙弗贵所筑,隋末薛举屯据于此城,举死仁杲复窃据,武德元年讨平之”。《方舆纪要》卷58泾州:折墌城“亦曰薛举城。唐初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