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崖长官司
明永乐元年(1403)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东三十里旧城。后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正统九年(1444)升为干崖宣抚司。
明永乐元年(1403)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东三十里旧城。后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正统九年(1444)升为干崖宣抚司。
北魏永安元年(528)分雍州置,治所在永安城(亦名鸿宾栅,今陕西三原县西北六十里嵯峨山北)。辖境相当今陕西铜川、宜君、耀县、淳化、三原、富平等市县地。永熙元年(532)迁治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富平县西
西汉改绵诸之戎置,属天水郡。治所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四十五里社棠镇。东汉废。北魏改置绵诸县。
即今云南盐津县北滩头。清有经制外委驻此。旧属大关县,民国时设县佐集镇名。在云南省盐津县北部、关河东岸缓坡。滩头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90。因地处关河大风滩上方,故名。元、明设滩头站,清雍正六年(17
五代唐同光二年(924)杨吴改白沙镇置,属扬子县。即今江苏仪征市。北宋乾德二年(964)升为建安军。古镇名。即今江苏省仪征市。原名白沙镇,五代吴顺义四年(924年),杨溥临镇“阅舟师,金陵尹徐温来见,
秦始皇修建,初名横桥,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初名渭桥或石柱桥。武帝后称中渭桥。《三辅黄图》卷6引《三辅旧事》云:“秦造横桥,汉承秦制,广六丈三百八十步,置都水令以掌之,号为石柱桥。”《元和志》卷1咸阳
即今福建漳浦县南四十里杜浔镇。清有把总驻守。在福建省漳浦县西南部、金岗山南麓。面积139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民政府驻正阳,人口2.1万。原名衽阳,清康熙间以地临水边又林茂地沃改今名。1958年
在今甘肃甘谷县南。《明一统志》 卷35巩昌府: 锦镜山 “在伏羌县南三十里”。
在今陕西蓝田县东。《汉书· 地理志》: 蓝田县 “山出美玉”。《元和志》 卷1蓝田县:蓝田山 “一名玉山。一名覆车山。在县东二十八里”。古山名。又称玉山、覆车山。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以产美玉著称。
西藏古地区名。《唐蕃会盟碑· 碑阴 (藏文)》: “东方汉土,威加海之涯岸日之所出之王,彼与珞、(泥) 婆罗迥异。” 此指吐蕃王朝 (约629—842) 所辖之珞地区,在今西藏墨脱县以南喜马拉雅山麓之
清内蒙古都统旗,隶绥远城将军。本明蒙古俺答汗及其后裔所统土默特部,崇祯五年(1632),其首领博硕克图汗鄂木布及诸台吉率部归附后金。崇德元年(1636),编为左、右两翼,各置都统一人领之,同驻归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