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常山郡

常山郡

西汉文帝元年 (前179),为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治所在真定县 (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景帝五年 (前152) 改为国。武帝元鼎三年 (前114) 复改为郡。四年移治元氏县 (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十五里)。辖境相当今河北唐河以南,曲阳、栾城、赵县以西 (正定、石家庄除外),内丘以北地。东汉改为常山国,辖境略大。三国魏复为郡,还治真定县。其后辖境缩小。北魏又移治九门县 (今藁城市西北二十四里)。隋初废。唐天宝、至德时又改恒州为常山郡,治真定县 (今正定县)。


西汉文帝元年(前179年)改恒山郡置,治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唐河县以南,曲阳、赵县以西、内丘以北地。景帝五年(前152年)改置为国。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复为郡。东汉初改为国,治元氏(今河北元氏县西)。三国魏复为郡。西晋移治真定。其后辖境减缩。隋初废。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恒州为常山郡。


猜你喜欢

  • 危峰岭

    一名威风岭。在今安徽歙县南,西接休宁县界。《清一统志·徽州府一》:危峰岭“在歙县南九十里,西接休宁白际山。其东为方吴岭,石门之水出焉,岭巅小岭十二。可通浙之遂安, 皆厄要处”。

  • 裸游馆

    东汉灵帝时筑。在雒阳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 以西的西园内。《拾遗记》 载: “灵帝初平三年,游于西园,起裸游馆千间,采绿苔而被街,引渠水以绕砌,周流澄澈,乘船以游漾,使宫人乘之,选玉色轻体者,

  • 仙霞岭

    在今浙江省西南部。主峰在今浙江江山市南保安乡南。系钱塘江、闽江、鄱阳湖水系分水岭。《方舆胜览》卷7衢州:仙霞岭“在江山县。黄巢传云:巢破饶、信、衢等州,刊山开道,即此”。《方舆纪要》卷89浙江总叙:仙

  • 五龙口

    在今河南济源市东。《清一统志·怀庆府二》:五龙口“在济源县利丰渠西。即今永利渠。《府志》:五龙口即古枋口秦渠。魏司马孚垒石为门。隋怀州刺史卢贲引沁水灌田,名曰利民渠。唐节度使崔宏礼、刺史李元淳相继疏浚

  • 祥府湖

    在今浙江嘉兴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91嘉兴府: 祥符湖 “在府东北二十里,周二十余里,与嘉善县接境”。

  • 龙山县

    ①北魏太和十七年(493)置,属广州顺阳郡。治所在今河南郏县东南。隋开皇初改名汝南县。②北齐武平四年(573)置,属谯州谯郡。治所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二十六里龙山集。隋开皇九年(589)废。③北齐武平六

  • 大玉山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1开建县:大玉山在“县(今南丰镇)西三十五里。高百三十丈,周三十余里。青碧如玉。其旁为小玉山,高八十余丈,周五里,形势突兀”。

  • 必里卫

    明永乐元年(1403)改必里千户所置,属朵甘都司。治所在今青海贵德县。一说在今兴海县西南。后废。明永乐元年(1403年)改必里千户所置,治今青海省贵德县西南。后废。

  • 良禾岭巡司

    明置。在今安徽祁门县西九十里良和。《明史·地理志》 祁门县:“西南有良禾岭巡检司,后移于苦竹港。”

  • 五凉

    ①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的合称。②唐时称今甘肃地区为五凉。岑参《题金城临河驿楼》诗:“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