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巴郡

巴郡

①战国周��王元年(前314)秦置,治所在江州县(今四川重庆市)。西汉辖境相当今四川旺苍、西充、永川、綦江以东,大巴山以南, 巫山以西地区。东汉时曾移治市北嘉陵江北岸。兴平元年(194)刘璋改为永宁郡,建安六年(201)复为巴郡,属益州。西晋属梁州。南朝宋属益州。齐属巴州,改江州县为垫江县。梁于郡县置楚州。北周改垫江县为巴县。隋开皇三年(583)废。大业三年(607)改渝州为巴郡。唐武德元年(618)复改为渝州。

②东汉兴平元年(194)刘璋分巴郡为三郡,以垫江以上置巴郡,属益州。治所在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嘉陵江、渠江中下游流域。建安六年(201)改为巴西郡。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灭巴国置,治江州县(今重庆市江北区,三国蜀汉移治南岸区。南朝齐改名垫江县,北周改名巴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阆中、南充、泸州等市以东,重庆市奉节县以西,綦江、武隆县以北地区。西汉初略大,高祖六年(前201年)分巴、蜀两郡置广汉郡,辖境缩小。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益州牧刘璋置永宁、固陵二郡。建安六年(201年)改巴郡为巴西郡,永宁郡为巴郡。属益州。三国蜀汉辖境相当今重庆合川、綦江等县市以东,梁平、忠县、南充等县市以西,垫江及四川省邻水等县以南和贵州省桐梓、绥阳等县以北地区。南朝宋以后辖境又缩小。梁属楚州,隋初属渝州,开皇三年(583年)存渝州废巴郡,大业三年(607年)又曾改渝州为巴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为渝州。


猜你喜欢

  • 东贾楼铺

    一名贾楼镇。即今河南泌阳县东北贾楼乡。清道光《泌阳县志》卷1《村镇》:“东贾楼铺,城东北六十里。”

  • 巴中县

    ①西魏分涪县置,属巴西郡。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市。隋开皇初废入巴西县。一说西魏末改涪县置,隋开皇元年(581)避庙讳改为巴西县。此从《隋书·地理志》。②1913年改巴州置,次年属四川嘉陵道。治所即今四川巴

  • 西周封国。在今河南淮滨县东南二十六里期思镇。《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前636),“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杜注: “蒋,在弋阳期思县。” 后为楚所灭。古国名。西周封国。在今河南省淮滨

  • 大洪岭

    又名大洪山。在今安徽祁门县北。《清一统志·徽州府一》:大共山“在祁门县北五十里,与石埭县接界。大共之水出焉。亦作大洪山”。

  • 应县

    1912年改应州置,属山西雁门道。治所即今山西应县。1928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属山西。在山西省北部。属朔州市。面积 1708 平方千米。人口26.7万。辖3镇、9乡。县人

  • 天目山

    ①在今江苏姜堰市北。《寰宇记》卷130泰州海陵县:“天目山,土山也。在县东六十里。山有双井相对,其水清洌,呼为天目山。”《舆地纪胜》卷40泰州:天目山“发运使蒋之奇于井中获金龙、玉璧三十六”。②一名浮

  • 郿县

    ①战国秦置,属内史。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十五里渭河北岸。西汉属右扶风,右辅都尉驻此。三国魏属扶风郡。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445) 改名平阳县。西魏改为郿城县。北周天和三年 (568) 改为周城县。隋开皇

  • 六胡州

    唐调露元年(679)在灵、夏二州南界设鲁、丽、含、塞、依、契六州,用唐人为刺史,以处突厥降户,谓之六胡州。治所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境。长安四年(704)并为匡、长二州。神龙三年(707)在盐

  • 西州城

    东晋元帝时筑。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朝天宫西望仙桥一带。因在台城之西,且为扬州刺史治所,故名。《晋书·谢安传》:东晋太元十年(385),羊昙为谢安所爱重,安薨后,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大醉,“不觉至州门。

  • 连江郡

    南朝梁置,属高州。治所在连江县(今广东电白县东电城镇东)。隋开皇九年(589)废。南朝梁置,治连江县(今广东电白县电城镇东)。辖境相当今广东省电白县、茂名市一带。隋开皇时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