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巫山县

巫山县

隋开皇三年(583)改巫县置,属信州。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旧唐书·地理志》 巫山县:“隋加‘山’字, 以巫山硖为名。”大业初属巴东郡。唐属夔州。《新五代史·前蜀世家》:永平四年(914),“荆南高季昌侵蜀巫山”。即此。元属夔州路。民国初属四川川东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重庆市东北部、长江北岸,东南与湖北省为邻。面积 2958 平方千米。人口58.8万。因修三峡水库淹没土地49平方千米,迁移8.3万人。新城后靠西坪、大宁河南岸及长江南岸的南陵。近期规划城住人口7万,面积6平方千米。现辖11镇、37乡。县人民政府驻巫峡镇。巫山以巫山峡为名。《旧唐书·地理志》:“汉巫县,属南郡。隋加‘山’字,以巫山峡为名”。战国时楚设巫郡。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废巫郡置巫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以巫县为建平郡治。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析置泰昌县,北周改名大昌县。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巫县为巫山县,属信州,大业初属巴东郡。唐属夔州。元属夔州路。明属夔州府。清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县并入巫山县。1913年属川东道,1914年属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东行署万县专区,1952年改属四川省万县专区。1968年属万县地区,1992年属万县市。1997年随万县市归属重庆市。1997年撤销万县市后,由万县移民开发区代管。2000年万县移民开发区撤销,直属重庆市。地处中低山区,大部属巫山。长江西自瞿塘峡入境,纳大宁河、马渡河、三溪河、抱龙河等。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玉米、薯类为主。所产棬子、油桐、生漆、药材、柑橘著名。工业有化工、建材、烟草、丝绸、酿酒、采煤、印刷、发电、造船等。交通除长江航运外,大宁河丰水期机动船可直航巫溪县城。有巫奉、巫建、巫巴、巫山—巫溪公路。名胜有长江三峡、大宁河小三峡等。


猜你喜欢

  • 勐 (猛) 蚌

    在今越南莱州省黑河以北的勐蚌。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雍正四年 (1726) 设掌寨。

  • 昆 (崑) 仑 (崙) 渡

    在今四川资阳市北昆仑乡,为沱江津渡处。《方舆纪要》 卷67资阳县 “资阳镇” 条下: “昆仑渡在县北十五里,雁江津渡处也。”

  • 番招汛

    清置,属台拱厅。即今贵州台江县东方召乡。旧有把总、外委驻守。

  • 涂 (塗) 河

    一作土河。即今内蒙古西辽河支流老哈河。《金史·地理志》: 三韩县 “有涂河”。《元史·特薛禅传》: 太祖又谕火忽曰: “哈老温迤东,涂河、潢河之间,火儿赤纳庆州之地,与亦乞列思为邻,汝则居之。”

  • 可可以力更

    一作克克伊尔根。简称可镇。即今内蒙古武川县驻地可可以力更镇。旧属归绥县,1915年划归武川县,为县驻地。

  • 纳款关

    即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三十里。唐杜佑《通典》卷178幽州昌平县:“古居庸关在县西北,齐改为纳款关。”《新唐书·地理志》 昌平县:“西北三十五里有纳款关,即居庸故关。”

  • 辽石冈

    又名燎石冈、料石冈。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方舆纪要》卷11良乡县:辽石冈“在县治东三里。《志》云: 冈有古城五座, 方圆棋布。冈顶有多宝佛塔, 隋建。《金志》作料石冈”。

  • 白水城

    即白水胡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奇姆肯特东南。《新唐书·西域传·龟兹》:呾逻私城“西南赢二百里至白水城”。即“白水胡城”。

  • 野台 (臺)

    亦名望台、义台。战国赵武灵王筑。在今河北新乐市东北。《史记·赵世家》: 武灵王十七年 (前309),“王出九门,为野台,以望齐、中山之境”。即此。

  • 阜民监

    ①北宋治平四年 (1067) 置,属归善县。为铸钱监。在今广东惠州市旧城内。②北宋仁宗时置,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宋史·食货志下》: 仁宗 “采洛南红崖山、虢州青水冶青铜,置阜民、朱阳二监铸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