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射阳湖

射阳湖

古名射陂。在今江苏淮安、宝应、建湖三市县间。《水经·淮水注》 韩江: “东北通射阳湖。”《旧唐书·地理志》 楚州山阳: “县东南有射阳湖。”《舆地纪胜》 卷39楚州: 射阳湖,“ 《元和郡县志》云: 在山阳县东南八十里。汉广陵王胥有罪,其相胜之奏夺王射陂即此也。今谓之射阳湖,与宝应、盐城分湖为界。萦回三百里”。《清一统志 · 淮安府一》 引 《县志》: 射阳湖 “阔三十里,周三百里。其南北浅狭,而东西深广,府境东南积水,皆汇于中,复灌输于淮以入海”。后逐渐湮没,今仅存一些沼泽。


古湖名。在今江苏省北部里运河和串场河之间,跨宝应、淮安、盐城、建湖、阜宁等县市之境。唐宋时萦回三百里(《舆地纪胜》楚州引《元和志》)。《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称“射陂”。《左传》哀公九年(前486年)杜注称“射阳湖”。自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开邗沟(前486年)后,至东晋永和中,江淮运道自广陵(今扬州市西北)北出,必东北经此湖折西北达山阳(今淮安市)。或云汉建安中陈登穿沟,凿樊良、白马湖,毋须经此湖。隋以后至宋时或为运道所经。唐大历时于此置官屯田,旋停废。地势低洼,为附近地区众水所汇,由淮入海。明代以后,黄淮交涨,高、宝一带河堤溃决,并注于此;又因“潮沙溢入,淤浅且过半”(《读史方舆纪要》)。万历时疏导下游由庙湾(今射阳县东)入海。不果。清乾隆中曾予以疏浚。清末已淤。


猜你喜欢

  • 高都县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即今山西晋城市。北魏移治今晋城市东北三十里高都镇,永安中为高都郡治。北周为高平郡治。隋开皇三年 (583) 为泽州治,十八年 (598) 改丹川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晋城

  • 赖黎池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旧唐书·地理志》 平泉县: “隋移县治于赖黎池。” 《舆地纪胜》 卷145简州: 赖黎池,“ 《皇朝郡县志》 云: 在平泉县东二十六里”。

  • 博窝

    即波密。在今西藏波密县东南。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12作 “博窝”。

  • 丰子岭

    又作峰子岭。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北。唐贞观十年(636)移南宾县治于丰子岭南。古山名。又作峰子岭。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西北。唐贞观十年(636年)移南宾县治于丰子岭南。

  • 拉卜楞设治局

    1926年由甘肃临夏、临潭及青海循化析置,属甘肃兰山道。治所即今甘肃夏河县 (拉卜楞镇)。1928年改为夏河县。1926年置,治今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镇。1928年升县,并改名夏河县。

  • 中南山

    即终南山。今陕西秦岭山脉。《左传·昭公四年》:晋司马侯曰,“中南,九州之险也”。《初学记》卷5引潘岳《关中记》:终南山“其山一名中南,言在天下之中,居都之南也”。古山名。又作终南山、周南山、太乙山、秦

  • 美良城

    在今越南北部河山平省美德县一带。《方舆纪要》 卷112安南广威州: 美良城 “在州东南。永乐中,简定复叛,张辅等讨败之,进兵清化,穷追至演州。又分沐晟兵从磊江南,朱荣舟师抵牛鼻关,辅率骑兵至美良,定窜

  • 平村营

    在今广东德庆县西。《方舆纪要》卷101德庆州:平村营“在州西八十里。近大江。地名上峒。其相近为大塘营”。

  • 硖石镇

    即今浙江海宁市。明嘉靖 《嘉兴府图记》卷3: “唐置硖石镇,镇西紫微山与镇东东山相峙,因名。” 南宋初设巡检司,元至正时设税课务,明初改税课局,兼置河泊所。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三十五年 (1

  • 牡丹江省

    1937年伪满置,省会在牡丹江市(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宁安、东宁、穆棱等市县地。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