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河县
1913年改河州置,属甘肃兰山道。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1928年改名临夏县。
旧县名。1913年由河州改置,将太子寺分州并入。治今甘肃省临夏市城区。1928年更名临夏县。
1913年改河州置,属甘肃兰山道。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1928年改名临夏县。
旧县名。1913年由河州改置,将太子寺分州并入。治今甘肃省临夏市城区。1928年更名临夏县。
亦称齐洮铁路。自奉天洮南县 (今吉林洮安县) 至黑龙江齐齐哈尔西南昂昂溪附近的三间房。长约220公里。1925年动工修筑,次年建成。今为平齐线的一段。
即今河南新蔡县南十里关津乡。《方舆纪要》卷50新蔡县 “汝水” 条: “ 《志》 云,汝水经县南十里有官津。即鲁昭公二十年,夫子自楚反蔡问津处。今地名官津店。”
又作阳山。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之布列亚山,为结雅河与阿姆贡河之分水岭。《清一统志·吉林一》:阳山“在宁古塔城东北二千九百二十二里”。
即素馨斜。又名内人斜。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花地。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19:素馨斜“又名曰花田。方信儒诗:千年艳骨掩尘沙,尚有余香入野花;何似原头美人草,风前犹作舞腰斜”。
①秦始皇三十三年 (前214) 略取陆梁地置,治所在布山县 (今广西桂平县西南)。《旧唐书·地理志》: “江源多桂,不生杂木。” 故名。辖境相当今广西都阳山、大明山以东,九万大山、越城岭以南地区及广东
旧名楚呼楚。即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市。清 《西域闻见录》 卷1: 参赞大臣初驻雅尔肇丰城。乾隆三十二年 (1767),“移驻于楚呼楚,上赐名曰挞拉巴哈台,建筑城垣,周回数里”。
唐置,属拓州。在今四川红原县南。《寰宇记》卷80拓州:“西至郡内长碉镇九十里。”
即今浙江常山县治。自唐广德二年(764)以来为常山县治。(1)在浙江省常山县中部偏南。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21.6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天马,人口3万。唐初设常山镇巡检署。1936年分设
即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西南大樟乡。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象州图:东南有大樟墟。
元代西藏地名。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境。《汉藏史集》(藏文版)载:元朝设宣政院,在乌思(即前藏)置驿站七个,工为乌思七大驿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