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州

安州

①北魏皇兴二年(468)置,治方城(今河北隆化县伊逊河东岸)。《水经·濡水注》:“索头水南流径广阳侨郡西,魏分右北平置,今安州治。”东魏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七十里。北周改名玄州。

②西魏大统十六年(550)改南司州置,治所在安陆郡(今湖北安陆市)。北周大象初改为涢州,寻复为安州。隋大业三年(607)改为安陆郡。唐初又改名安州,天宝初改名安陆郡,乾元初复名安州。辖境相当今湖北安陆、广水、应城、孝感、云梦等市县地。北宋宣和元年(1119)改名德安府。

③南朝梁天监初置,治所在定远郡定远县(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太清中废。

④南朝梁武帝置,治所在宋寿县(今广西钦州市东北三十里久隆镇)。辖境相当今广西钦州、防城港二市、灵山县及越南芒街一带。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钦州。

⑤南朝梁末改南梁州置,治所在南安郡(在今四川剑阁县)。辖地相当今四川剑阁县地。西魏改为始州。

⑥南朝陈太建七年(575)改东楚州置,治所在宿预县(今江苏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古城)。北周大象二年(580)改为泗州。

⑦唐武德三年(620)李子通置,治所即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寻改武州。

⑧唐武德五年(622)置,治所隆安县(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辖境相当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一带。贞观元年(627)废。

⑨唐渤海国置,为安边府治。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奥莉加。辽废。

⑩辽置,治所即今辽宁昌图县北四面城乡。辖境相当今辽宁昌图县北部分地区。金皇统三年(1143)废。

(11)金天会七年(1129)升顺安军置,治所在高阳县(今河北高阳县东旧城镇)。辖境相当今河北高阳、安新二县地。大定二十八年(1188)移治葛城县(今安新县西南安州镇),泰和八年(1208)又移治渥城县(今安新县)。元初还治葛城,属保定路。至元二年(1265)废。寻复置。明洪武二年(1369)废葛城县入州,属保定府。1913年改为安新县。1950年迁治新安镇。

(12)蒙古中统五年(1264)改石泉军置,属成都路。治所在今四川安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安县、北川县地。明洪武初降为安县。


(1)南朝梁置,治宋寿县(今广西钦州市东北钦江西北岸)。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钦州。(2)南朝梁改南梁州置,治南安县(今四川剑阁县)。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剑阁县。西魏改为始州。(3)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置,治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市)。北周大象初改名郧州,旋复名安州。唐辖境相当今湖北省安陆、云梦、应城、广水、孝感等市县地。北宋属荆湖北路。宣和元年(1119年)升德安府。(4)唐初李子通置,治武康县(今浙江德清县千秋镇西余英溪南)。辖境相当今浙江省德清县一带。寻改名武州。(5)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隆安县(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东南)。贞观元年(627年)废。(6)渤海国置,治今俄罗斯滨海边区奥耳加。为安边府治所。辽废。(7)唐末或五代前蜀置,治今重庆市云阳县北云安镇。后废。(8)辽置,治今辽宁省昌图县北四面城。金皇统三年(1143年)改为归仁县。(9)金天会七年(1129年)升顺安军置,治高阳县(今河北高阳县东旧城)。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高阳县北部及安新县南部等地。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移治葛城县(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泰和八年(1208年)又移治渥城县(今河北安新县)。蒙古初复治葛城县,至元二年(1265年)省。旋复置。明洪武七年(1374年)省葛城县入州。1913年降安州为安县。(10)蒙古中统五年(1264年)改石泉军置,治今四川省安县东北。属成都路。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安县、北川县境。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为县。


猜你喜欢

  • 打洛

    明为景洛。即今云南勐海西南打洛镇。清设土便委。

  • 大寨

    旧名大勐麻。即今云南云县东南大寨乡。光绪《大清直省地舆全图》:云州东南有大寨。民国时设县佐。(1)集镇名。(1)在云南省巧家县北部、金沙江东岸。大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90。清由陆、陈、王、孙、兰

  • 封嵎

    又作封隅、封禺。封山、嵎山的合称。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两山相去仅三里。《国语· 鲁语下》: 防风氏在虞、夏、商为汪芒氏,“守封嵎之山”。封山和嵎山(亦作隅山、禺山)的合称。在今浙江省德清县西南,两山相

  • 杨家巷

    即今湖南永州市东北杨家巷乡。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零陵县图:县东北有杨家巷。

  • 真河千户所

    明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逊克县西南沾河中下游。后废。

  • 华清宫

    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骊山北麓。《元和志》卷1昭应县:华清宫“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宋敏求《长安志》卷15:“贞观十八年,诏左屯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少匠阎立德营建宫殿,御赐名汤泉

  • 溠水

    一名伏恭河。在今湖北随州市西。《周礼·职方》: 河南曰豫州 “浸曰波、溠”。《左传》: 庄公四年 (前690),“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水经·涢水注》: “有溠水出 (随) 县西北黄山,南

  • 晋兴郡

    ①西晋永嘉五年 (311) 前凉张轨置,治所在晋兴县 (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湟水南岸)。辖境相当今青海乐都县以东、甘肃兰州市以西黄河湟水两岸地区。北魏废。②东晋大兴元年 (318) 分郁林郡置

  • 桃源驿

    在今江苏泗阳县北四十余里。《方舆纪要》卷22淮安府桃源县: “桃源驿在县北四十里,与崇河桥相近,陆道所必经也。”

  • 贺虎溪

    在今湖南永顺县东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永顺府》: 贺虎溪 “源出 (永顺) 县东羊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