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安塞县

安塞县

元置,属延安路。治所在今陕西安塞县东南沿河湾镇。明、清属延安府。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2年迁治真武洞,即今安塞县。


在陕西省北部、延河上游。属延安市。面积 2984 平方千米。人口15.5万。辖7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真武洞镇。秦、汉为高奴县地。北魏太平真君十二年(451年)在今县东南安塞旧城置广洛县并兼为金明郡治,次年于今县东北设永丰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永丰入广洛县,仁寿元年(601年)因避太子杨广名,广洛县改名金明县。唐贞观十年(636年)在北部增设罢交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名延昌县,五代梁废入金明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金明县为金明寨(在安塞故城,即今沿河湾镇)。蒙古宪宗二年(1252年)于宋代安塞堡(今沿河湾镇碟子沟)始置安塞县。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42年因县城碟子沟被水淹,迁治真武洞。1950年属延安专区。1958年县撤销,辖地分别划归延安、志丹、子长三县。1961年以原划归子长、延安二县地为境域恢复安塞县后成今域。1968年属延安地区,1996年属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区。延河、杏子河为主要河流。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黍、谷子、玉米、高粱、小麦为主。盛产枣仁、甘草。有养羊业。矿产有铁、石灰石、石膏、耐火土等。工业有电机、电力、水泥、造纸、粮油加工等厂。延安—定边、延子、延靖公路经此。有王家湾毛泽东旧居、石峡峪张思德烧炭处等纪念地。


猜你喜欢

  • 视高铺

    亦作石膏铺。即今四川仁寿县西北八十七里视高乡。清光绪 《仁寿县志》 卷1: 北路有石膏铺。民国改作视高铺。

  • 白梅堡

    在今广东云浮市西四十里。《清一统志·罗定州》:白梅堡“周六十八丈。……明万历中平罗旁后置,安插狼兵耕守于此。今废”。明万历中置,在今广东省云浮市西南。

  • 十三陵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因明代十三个皇陵皆营建于此而名。陵园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

  • 乐涫县

    西汉置,属酒泉郡。治所在今甘肃酒泉市东南。《十六国春秋辑补》卷95北凉录:后凉龙飞二年(397),“时从兄(沮渠)男成, 闻蒙逊起兵,亦合众数千,还屯乐涫,杀酒泉太守叠滕”。《晋书·吕光载记》:“酒泉

  • 殷商时诸侯国。任姓。曾与周族联婚。在今河南汝南县境。《诗经·大雅·大明》: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 即此。古国名。西周封置。在今河南省汝南县一带。

  • 忠正军

    五代方镇名。吴置,治所在寿州 (今安徽寿县)。南唐改为清淮军。后周显德四年 (957) 复名忠正军。北宋初废。五代方镇名。五代吴升寿州置,治寿州(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寿县、长丰等县及淮南市部

  • 四十八溪

    ①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普觉镇。《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四十八旗(溪)屯军“在司东南(按,应为西南)。为湖广军民杂处之地,嘉靖中议筑堡于此,恃为险囤。不果”。《清一统志·松桃厅》 作

  • 南陵山

    在今四川巫山县南隔江一里。南宋陆游《入蜀记》: “隔江南陵山极高大,有路如线,盘曲至绝顶,谓之一百八盘,盖施州正路。黄鲁直诗云: ‘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归梦绕羊肠’,即谓此也。”又称向南山。在重庆市巫

  • 新寺铺

    即今四川简阳市南新市镇。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89简州: 新市铺 “在州南二十里”。

  • 中牟

    春秋晋邑。在今河南鹤壁市西。《国语·晋语》:“中牟,邯郸之肩鞞。”《左传》:定公九年(前501),“秋,齐侯伐晋夷仪,……晋车千乘在中牟”。《史记·孔子世家》:“佛肸脍为中牟宰。赵简子攻范、中行,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