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门海
在今广东台山市南上川岛、乌猪岛以东。《清一统志·广州府一》:海,“《旧志》:新宁县西南二百里为寨门海。……又东至上川山右,曰小金门海……又至上川山左, 曰大金门海,迤北为铜鼓海”。
即今广东省台山市南海中上川岛东海面。
在今广东台山市南上川岛、乌猪岛以东。《清一统志·广州府一》:海,“《旧志》:新宁县西南二百里为寨门海。……又东至上川山右,曰小金门海……又至上川山左, 曰大金门海,迤北为铜鼓海”。
即今广东省台山市南海中上川岛东海面。
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半里。《明史·地理志》镇远府镇远县:“东有中河山, 以两水夹流而名。”《方舆纪要》卷122镇远县:中河山“元置镇远军民总管府, 以授田氏,治中河山上,即此”。
即今山东莱阳市东南穴坊镇。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五龙县治此。
又名七纵渡、孟渡。在今四川荥经县东北十里,为荥经水之津渡。《舆地纪胜》卷147雅州:落孟山“在荣经县东十里。前大江曰七纵渡,孔明擒孟获之地也”。
1914年改建昌县置,属热河热河道。治所在塔子沟 (即今辽宁凌源市)。民国 《凌源县志》:“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土金塔,谨援沁源、桃源之例,呈請转咨准改凌源县,此定名之理由也。” 即以地处大凌河之源为名
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1城步县:连荷山隘,“《志》云,县当蛮洞隘口,有苗路四:曰风界,曰塔溪冲口,曰大古山, 曰连荷山。又有大小洞苗路三:曰旧宅界溪山, 曰斜头山, 曰洞头
即今四川威远县境之威远河。民国 《荣县志》 卷5: “旭川流百里至公井合威远之水,由富顺入雒水。”
明置,属金县。即今甘肃皋兰县东南什川乡。
东魏天平中改河南尹置,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隋开皇初废。东魏天平中改河南尹置,治洛阳县(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辖境同河南尹。隋开皇初废。
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南七十四里关上村。《方舆纪要》 卷91长兴县: 筯竹关在 “县南六十五里。武康、归安径道也”。
北宋置,属确山县。在今河南确山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