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沫堌
俗名柱子崓。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六十里。金贞祐三年(1215), 红袄军首领刘二祖与金兵战于大沫堌,被俘就义。 《方舆纪要》卷33费县:大沫崓“根盘三十里, 壁立干霄, 如巨柱之擎天也”。
俗名柱子崓。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六十里。金贞祐三年(1215), 红袄军首领刘二祖与金兵战于大沫堌,被俘就义。 《方舆纪要》卷33费县:大沫崓“根盘三十里, 壁立干霄, 如巨柱之擎天也”。
在今广东从化市西南石潭村。明洪武三年(1370) 置巡司于此。后迁神冈村 (今从化市西南神冈镇)。清顺治中移莲塘村 (今从化市东北良口镇)。
唐置,在今新疆库尔勒市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四夷路程》:“自焉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又二十里至于术守捉城。”
在今四川长宁县东南。《清一统志·叙州府一》: 箐口岭 “在长宁县 (治今县南双河镇) 东六十里”。
一作楚玛尔德宗。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北二百七十里曲木底。《清一统志·西藏》阿里诸城: “古格札什鲁木布则城,在喇萨西南二千四百九十余里。其所属有冲龙、则布龙、楚木尔的三城。”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东南,位于滨湄滩南13海里。东西长10海里,南北宽3.6海里。低潮时有部分礁石露出海面。中国渔民向称三筐或三匡。1910年 《东方杂志》 载 《广东西沙群岛志》称为浪花礁。1
明置,属镇夷千户所。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北。《皇明职方地图》 中卷甘肃边镇图有河西堡。
即今广东徐闻县西北下桥镇。清宣统《徐闻县志》卷1:下桥市在“县西北四十里”。
又名梁门。战国赵地。在今河北徐水县西易水之北。《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十九年(247),“以龙兑、汾门、临乐与燕”。又《水经·易水注》:易水“南径武遂县南,新城县北,俗又谓是水为武隧津。津北对长城门,
明永乐五年(1407)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黑龙江中游右岸阿剌尔山地区。后废。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为昌化溪支流。《方舆纪要》卷90昌化县:伽溪“在县(今昌化镇)南二十里”。《清一统志·杭州府一》:伽溪“源出县西南峡川,东流入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