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
即龙城。亦名黄龙城、龙都。东晋咸康七年(341) 慕容皝筑,即今辽宁朝阳市。《晋书·慕容皝载记 (附阳裕传)》: “及迁都和龙,裕雅有巧思,皝所制城池宫閤,皆裕之规模。” 又 《冯跋载记》:慕容永 “灭,跋东徙和龙”。皆此。北魏太延二年(436) 攻克此城后,改置营州。
即龙城。亦名黄龙城、龙都。东晋咸康七年(341) 慕容皝筑,即今辽宁朝阳市。《晋书·慕容皝载记 (附阳裕传)》: “及迁都和龙,裕雅有巧思,皝所制城池宫閤,皆裕之规模。” 又 《冯跋载记》:慕容永 “灭,跋东徙和龙”。皆此。北魏太延二年(436) 攻克此城后,改置营州。
即鹤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县西北三十里鹤鸣乡境。《三国志·魏书·张鲁传》: “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即“鹤鸣山(1)”。
即营陵。春秋杞国都。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春秋》: 僖公十四年 (前646),“诸侯城缘陵”。杜注: “缘陵,杞邑。辟淮夷,迁都于缘陵。” 西汉置营陵县。《汉书·地理志》 北海郡营陵注: 薛
即今河北冀州市西北官道李乡。民国 《冀县志》 卷8: 官道李庄 “距城四十里。有市”。
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舆地纪胜》 卷76复州: 青林城 “在玉沙县东北十里”。
又作百雁关。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一百里,河南、湖北二省交界处。《舆地纪胜》卷80信阳军:黄岘关“今名九里关,在军南百里”。明置巡司于此。俗称界牌关,又称黄岘关、百雁关。在河南省东南缘,罗山县城关镇西南与
在今新疆和田县南。《清一统志·和阗》:皮什雅“在和阗城西南一百六十里。有城垣,不当孔道。其南即玉陇哈什、哈喇哈什两河发源处”。
亦名金台驿。在今河北保定市旧城东关外。北宋镇州与辽幽州间通道。南宋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20: 太平兴国四年 (979),太宗乘灭北汉之势,移师征辽,“六月辛酉,次定州……丙寅,次金台顿,契丹据
今越南北部河宣省之泸江 (明江) 与锦江合流后之河流,以经宣光县而名。《方舆纪要》 卷112安南宣化府: 宣光江“在府北。源自云南临安府教化长官司流入境,流七百余里以达宣化江。《一统志》: 永乐初,沐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为尹庆群礁东部一环礁。是一个东西长约13公里、宽约2—4公里的不连续环礁。低潮时露出海面。中国渔民向称大铜铳。1935年公布名称为东零丁礁。1947年改名东礁。
在今辽宁兴城市西北白塔满族乡境。《方舆纪要》卷37宁远卫:白塔峪在“卫西北三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