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周宁县

周宁县

1945年由周墩特种区及宁德县部分地置,属福建省。治所在周墩 (今福建周宁县治狮城镇)。以周墩、宁德各取首字为名。


在福建省东北部、穆阳溪上游。属宁德市。面积 1047 平方千米。人口19.3万。辖6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狮城镇。1938年析宁德县西北地置周墩特种区。1945年升为县,取周墩、宁德首字为名。1948年划宁德县咸杉乡来属。1949年属第三专区(1950年改称福安专区)。1955年划寿宁县纯池区来属。1971年属宁德地区。1999年宁德地区撤销,改属宁德市。地处闽东山地北部,鹫峰山主体部分。龙亭溪斜贯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富林、矿资源。农产有稻、甘薯、茶叶等。特产“官司绿茶”。手工业品以铁锅、棕衣、竹编著名。矿产有高岭土、明矾等。工业有食品、电力、森工、化学、仪表、皮革等。小浦公路经此。纪念地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闽东特委驻地碧岩,中共周墩中心县委成立地紫云及大前坪红军修械所旧址等。名胜古迹有鲤鱼溪、九龙漈瀑布群、滴水岩、元建方广寺。


猜你喜欢

  • 汧阳县

    北周天和五年(570)置,为汧阳郡治。治所在马牢故城(今陕西千阳县西北四十里)。《寰宇记》卷32汧阳县:“以在汧水之阳为名。”寻废郡,县属陇州。建德四年(575)移治今千阳县西北五里。隋属扶风郡。唐属

  • 白狼县

    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南黄道营子。《汉书·地理志》 白狼县下师古注:“有白狼山,故以名县。”东汉废。十六国后燕复置,属北平郡。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废入广都县。古

  • 土门关

    ①即井陉关,在今河北井陉县北井陉山上。《新唐书·地理志》 获鹿县:“有故井陉关,一名土门关。”《明史·地理志》 获鹿县:“又有土门关在西,亦曰井陉关。”《方舆纪要》卷10:井陉“亦曰土门关,《地记》:

  • 雁翅陡门渡

    亦作雁翅㘰门。 即今安徽宣州市北雁翅乡。清光绪 《宣城县志》 卷4: 雁翅陡门渡 “上、下二渡”。

  • 落垡村

    即今河北廊坊市东南三十里落垡镇。《元史·河渠志》: 延祐中,浑河决武清县界旧堤,“落垡村西冲圮”。

  • 古邑名。商邑。在今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西南。《殷墟书契续编》有“贞方至涂”,即此。春秋时为涂水。

  • 九门县

    西汉置,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二十五里九门回族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恒州。义宁初为九门郡治。唐武德四年(621)改为观州治,次年仍属恒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废。古县名。

  • 可兰山

    一名都卢山。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南二十里。《十六国春秋辑补》卷64:夏赫连定胜光二年(429),“畋于阴槃,登岢兰山,望统万城而泣”。即此。《元和志》卷3:百泉县“可兰山,一名都卢山”。

  • 梵音洞

    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最东端。清许琰 《普陀纪胜》: “梵音洞山在正东境,面大洋……此山名青鼓磊,至洞口峭壁危峻,石色青黝,高三四十丈,徒劈两岩如门洞然,深广百余丈。海潮入洞激荡有声,如龙虎啸吼,

  • 马村砦

    北宋置,属任丘县。在今河北任丘市西。政和三年(1113)改为安定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