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町县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牂柯郡。治所在今云南广南县境。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句町县,故句町王国名也,其置自濮,王姓毋,汉时受封迄今。”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属兴古郡。南朝梁末废。
古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治今云南省广南县南。属牂柯郡。三国蜀改属兴古郡。南朝梁废。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牂柯郡。治所在今云南广南县境。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句町县,故句町王国名也,其置自濮,王姓毋,汉时受封迄今。”三国蜀建兴三年(225)属兴古郡。南朝梁末废。
古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治今云南省广南县南。属牂柯郡。三国蜀改属兴古郡。南朝梁废。
即石国。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新唐书·西域传》: “石,或曰柘支。”
在今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东南十里,滨渤海,地处冲要。明于此置南海口关,清改为宁海城。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南。为万里长城东端入海处,形似龙头高昂得名。古建筑于1900年毁,1987年修复。重建之澄海楼
即金岭。今新疆天山东支博格达山。《新唐书·沙陀传》: “处月居金娑山之阳,蒲类之东,有大碛,名沙陀。”
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北(汉魏故城东北)。北魏时又名闻义里。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卷5:“洛阳城东北有上商里,殷之顽民所居处也。高祖名闻义里。迁京之始,朝士住其中,迭相讥刺,竟皆去之。唯有造瓦者止其内,京
亦名株树潭镇。即今江西万载县西南株潭镇。《清一统志·袁州府》: 珠树潭巡司 “在万载县。明初置铁山巡司,本朝乾隆三十年移驻于此”。在江西省万载县西南部、锦江上游。面积88.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
北魏孝昌三年 (527) 置,属汝北郡。治所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南。北齐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属汝北郡。北齐废入梁县。
即托漠河城。在今辽宁抚顺市东。《筹边硕画》作“托木河寨”。
①三国魏改上雒侯国置,属京兆郡。治所即今陕西商州市。西晋为上洛郡治。北魏为洛州治。北周为商州治。隋为上洛郡治。唐复为商州治。天宝元年(742)改为上洛郡治,乾元元年(758)复为商州治。元废。②南齐改
北宋熙宁七年 (1074) 分京东路东部置,治所在青州 (今山东青州市)。辖今山东省泰山以北、沂水流域以东地区。金改置山东东路。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析京东路东部置,治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元丰元
湘江支流。亦曰浏水。在今湖南长沙市湘江以东浏阳、长沙二县市境内。《明一统志》 卷63长沙府: 浏阳水 “在府城北五里。源出大围山,有二源: 曰大溪,曰小溪。合流经浏阳县西,名渭水; 过县前,名浏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