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山堡
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北双山乡。《清一统志·榆林府一》:双山堡,“明正统二年筑水地湾寨,成化中余子俊移筑今堡。城在山冈,周三里九十步,门三,东北深沟,南面峻坡深壑,唯西稍平,为极冲中地。本朝初设都司驻守。乾隆四十七年裁,设有千总分防”。
村名。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东北部、长城脚下。属麻黄梁镇。人口300。因临双锁山,故名。明正统年前名水地寨,成化元年(1465年)已名双山堡,成化十一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在此筑堡,其遗址尚存。产谷子、黍、玉米。有公路通榆府公路。
在今陕西榆林市东北双山乡。《清一统志·榆林府一》:双山堡,“明正统二年筑水地湾寨,成化中余子俊移筑今堡。城在山冈,周三里九十步,门三,东北深沟,南面峻坡深壑,唯西稍平,为极冲中地。本朝初设都司驻守。乾隆四十七年裁,设有千总分防”。
村名。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东北部、长城脚下。属麻黄梁镇。人口300。因临双锁山,故名。明正统年前名水地寨,成化元年(1465年)已名双山堡,成化十一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在此筑堡,其遗址尚存。产谷子、黍、玉米。有公路通榆府公路。
①即今江苏徐州市西北九里山。《方舆纪要》卷29徐州:九嶷山在“州北五里。其山自东而西,绵亘五里,俗谓之九里山, 即汉兵败项王处”。②即九疑山。又名苍梧山。今湖南宁远县南六十里九疑山。(1)即“九疑山”
在今江西赣县东。《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赣县:回军岭在“府东四十里。相传黄巢犯境,里人御却之,因名”。
金初改宋京东西路置,治所在东平府(今山东东平县西南州城镇)。辖境相当今山东陵县、平原二县和泰山、高唐以南,龟蒙山以西,聊城、阳谷、郓城以东,金乡以北和江苏邳县、泗阳以西, 旧黄河以北地。金末废。金改宋
蒙古宪宗六年(1256)置太池千户,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太池县,属宜良州。治所即今云南宜良县西北二十四里汤池镇。二十一年(1284)后废入宜良县。
在今四川平武县(龙安镇)报恩寺街。是四川省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明代龙州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玺僭越封建等级制度,仿北京故宫修建王府,被朝廷发觉,准备问罪,即诳称修建报恩寺, 以报皇恩,遂将门额书
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南凤凰台南。西晋石崇建。石崇 《金谷诗序》: “余有别庐在河南金谷涧中,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物备具。又有水碓鱼池。”西晋元康六年(296年)筑,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石崇有《金谷
①在今江苏溧阳市南。《清一统志·镇江府一》: 金牛岭 “在溧阳县南七十里,长亘十五里,与安徽广德州界”。②即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牛头山。《方舆纪要》 卷29广德州: 金牛岭在 “州东北七十里。四面皆
在今贵州遵义市城边。元大德间建护国寺,清咸丰年间毁。光绪十二年 (1906) 重建,改名湘山寺。1980年整修。大雄宝殿和观音殿以回廊联结左右禅房。殿内塑有大佛和十八罗汉像。寺宇宏伟壮观。
在今广西邕宁县东北。明《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又十五里伶俐水,有埠在江北岸,舟人泊而市薪。”《方舆纪要》卷110南宁府宣化县:伶俐水在“府东八十里。源出昆仑山,流经永淳、横州界,合于郁江”。
在今广西岑溪县东北一百十五里云龙村东。《清一统志·梧州府》 “黄陵隘” 条: 东有铁根隘 “路通广东西宁,有兵汛守”。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东北。清时设兵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