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宪城
在今山东平邑县北。《方舆纪要》 卷33费县“舆城” 条下: “又原宪城,在县西北百十里。或曰原宪所居。”
在今山东平邑县北。《方舆纪要》 卷33费县“舆城” 条下: “又原宪城,在县西北百十里。或曰原宪所居。”
东汉末置,属庐陵郡。治所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北十五里遂川江口。三国吴改名新兴。西晋太康元年 (280) 复名遂兴。《寰宇记》 卷 109吉州太和县: 遂兴故县 “以在遂水口为名”。隋开皇中废。古县名。东汉
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南四十里三岔口村。《方舆纪要》卷18龙门卫:三岔口堡“东北抵赤城,南通雕鹗,西达卫城,为行旅三岐之路,因名。本民堡,嘉靖二十八年始议筑城,置戍”。
即兰池宫。秦筑,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汉书· 地理志》: 右扶风渭城县有兰池宫。《元和志》 卷 1咸阳县: 秦兰池宫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明洪武十六年 (1383) 置,属平越卫。治所在今贵州麻江县北二里。弘治七年 (1494)升为麻哈州。
唐天宝元年 (742) 改绣州置,治所常林县 (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下湾镇)。辖境相当今广西桂平县南部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绣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绣州置,治常林县(今广西桂平市南)。辖境相
即古雍奴薮。在今河北省东部,为诸淀泊之总称。《清一统志·顺天府一》:三角淀“按古时,惟三角淀最大,又当西沽之上,故诸水皆会入于此。今渐淤而小。《新志》:合相近诸淀泊,总谓之东淀云。延袤霸州、文安、大成
北周天和四年(569)置,属岐山郡。治所在今甘肃灵台县南。隋开皇十六年移于岐山南十里(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五十里),改名岐山县。古县名。北周天和四年(569年)析鹑觚县南界置,治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属岐山
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北普安镇。清康熙二十一年 (1682) 置普安土千总。
即今吉林德惠市西南朱城子镇。清光绪《吉林通志》:长春府东北“一百一十里朱家城子镇。分防照磨厅驻此”。《清史稿·地理志》 长春府:“朱家城照磨,光绪十六年由农安徙。”
①北宋置,属宣化县。在广西邕宁县西北五十里左右二江合流处。《元丰九域志》卷9邕州:宣化县有合江镇。《宋史·蛮夷传》:皇祐五年(1053),狄青率大军攻侬智高军,“智高复趋邕州,夜焚城遁,由合江口入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