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恭县
唐开元二十四年 (736) 析广平县置,属恭州。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西北。广德后废。
古县名。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治今四川省理县西北。属恭州。广德后地入吐蕃,县废。
唐开元二十四年 (736) 析广平县置,属恭州。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西北。广德后废。
古县名。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治今四川省理县西北。属恭州。广德后地入吐蕃,县废。
亦作禾亭墟。即今湖南宁远县东北二十里禾亭镇。清 《乾隆内府舆图》: 宁远县东北有和亭铺。
在今山东莒县西。《续汉书·郡国志》 琅邪国东莞:“有公来山,或曰古浮来。”《水经·沂水注》:“沂水又东径盖县故城南……沂水又东浮来之山,《春秋》经书‘公及莒人盟于浮来’者也,即公来山也。”古山名。又称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南恩州置,治所在阳江县 (今广东阳江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阳江、阳东、阳西、阳春等市县地。十九年 (1282) 复改为南恩州。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南恩州改置,治阳江
十六国前凉置,治所在今甘肃古浪县南。《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89: 南凉太初三年 (399),秃发利鹿孤伐凉,“遣其将金树、苏翘率骑五千,屯于昌松、漠口”。即此。北周废。古县名。十六国南凉置,治今甘肃省
即小沙河。在今江苏赣榆县南。《清一统志·海州》: 小沙河 “源出山东莒州下流,由青口镇入海。一名青口河”。
即赛音诺颜部右翼前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赛汗西北,哈努依河东岸。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属夏州。治所在岩绿县(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辖境相当今陕西榆林、佳县、横山等市县和内蒙古乌审旗南部地。西魏大统十二年(546)改名弘化郡。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置,治
西魏恭帝二年 (555) 改临夷郡置,属宁州。治所在帖夷县 (在今四川南坪县东南一百里)。隋开皇三年 (583)) 废。西魏置,治贴夷县(今四川九寨沟县东南)。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九寨沟县及其附近一带。
即今河南正阳县南陡沟镇。民国 《重修正阳县志》 卷1: “陡沟店,城西南六十里。有集。”
古名温谷水。即今甘肃通渭县牛谷河。源出县西北山,东南流经甘谷县境入渭河。下游亦名散渡河。《明史·地理志》 通渭县:“北滨渭,西有华川,东流入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