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口
在今陕西勉县西。《资治通鉴》:五代梁太祖乾化元年(911),“蜀主以昌王宗为应援招讨使,定戎团练使王宗播为四招讨马步都指挥使,将兵救安远军,壁于廉、让之间, 与唐道袭合击岐兵,大破之于明珠曲。明日又战于凫口,斩其成州刺史李彦琛”。
在今陕西勉县西。《资治通鉴》:五代梁太祖乾化元年(911),“蜀主以昌王宗为应援招讨使,定戎团练使王宗播为四招讨马步都指挥使,将兵救安远军,壁于廉、让之间, 与唐道袭合击岐兵,大破之于明珠曲。明日又战于凫口,斩其成州刺史李彦琛”。
①即今江苏江浦县南长江西岸西江口。明置巡司于此。②在今湖北监利县东南长江北岸。《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左得二夏浦, 俗谓之西江口。”③一名三江口。在今湖南岳阳市北。《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
又作发库门。清康熙元年 (1662) 建,为辽东柳条边边门之一。即今辽宁法库县。光绪三十二年 (1906) 于此设法库厅。1913年改为法库县。清康熙元年(1662年)设,即今辽宁省法库县。属奉天府。
北宋置,属万岁县。即今四川开县东北五十里温泉镇。1912年改为温泉镇。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西南部。面积167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温汤,人口3970。驻地有泉,温如汤,故名。镇亦因名。1
即灵泉县。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唐书·地理志》 作 “零泉县”。古县名。北周置,治今河南省安阳市西南。属魏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废。
①指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北界与西乌珠穆沁旗东汗乌拉苏木东南一带山地。《辽史·圣宗记》:太平三年(1023),“赐缅山名曰永安”。为辽帝避暑之地。宋沈括《熙宁使虏图抄》载:自庆州东北行一百六十余里至新添帐,
明永乐四年(1406)置大古剌军民宣慰使司,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白古(今缅甸勃固)。辖境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正统以后废。
在今江西遂川县北。《方舆纪要》卷87龙泉县:秀州巡司“在县东北三十三都,地名金田。《志》云,旧置于秀州,亦洪武初徙置于此,而名仍旧”。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巡司又移驻今遂川县北衙前乡。后废。
在今福建福安市北。元置巡司于此。明景泰六年 (1455) 废。
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元和志》 卷2盩厔县: 望仙泽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中有龙尾堆”。宋敏求 《长安志》 卷18引 《周地图记》: “望仙宫南泽中有石盘龙两所,鳞甲动有云气,声如鸣钟。”
即今四川马边、沐川、犍为县境之马边河。《清史稿·地理志》 马边厅: “清水溪一名新镇河,源出凉山蛮界,径厅南,折北转东,过沐川司入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