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翊县
①南朝宋元嘉六年(429)侨置,寄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大明八年(464)徙治鄀县(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南朝梁移治莲勺县(今湖北钟祥市西北)。西魏改为汉东郡。
②隋大业三年(607)改武乡县置,为冯翊郡治。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唐武德元年(618)为同州治。天宝元年(742)为冯翊郡治。乾元元年(758)复为同州治。元初省入同州。
①南朝宋元嘉六年(429)侨置,寄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大明八年(464)徙治鄀县(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南朝梁移治莲勺县(今湖北钟祥市西北)。西魏改为汉东郡。
②隋大业三年(607)改武乡县置,为冯翊郡治。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唐武德元年(618)为同州治。天宝元年(742)为冯翊郡治。乾元元年(758)复为同州治。元初省入同州。
又名插汉脑儿,汉译白海子。即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查干诺尔(又作库尔查干诺尔)。明《蓟镇边防》:“插汉脑儿即白海子,在宣府大青山后,宣边相去尚有六百余里。此处原有长水海子、苦水海子二处,夷人因长水海子四望
①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八十里鬲津河东。《方舆纪要》卷31海丰县:广武城“相传汉初李左车所筑, 因名”。②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上。战国韩地,后为秦地。有东、西二城。秦亡,刘邦、项羽各屯一城对峙。《史记·
在今湖南安化县东南。《明一统志》 卷63长沙府: 移风山 “梅山瑶人于此从化,名取移风易俗之义”。
宋大理置,属秀山郡。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境。元改嶍峨州。大理国置,治今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北。蒙古宪宗时改置千户所,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嶍峨州。
在今河南登封市北五里。北魏太和八年(484) 建嵩阳寺。唐改为观,五代周始作书院。宋改天封观。元至元间改名嵩阳宫。院内有古柏三株,相传汉武帝登嵩时封三将军。柏今存其二。大将军柏周长约六米,二将军柏周长
①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漳水上。《资治通鉴》:唐建中三年(782),马燧等讨田悦,“诸军屯于漳滨,田悦遣其将王光进筑月城以守长桥……悦将王光进以长桥降”。②又名蛟桥、荆溪桥。在今江苏宜兴市城南。《寰宇记》
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二十里东岱镇。当连江入海之口。旧有城,清康熙八年(1669)修,移北茭巡司驻此。在福建省连江县东北部、鳌江口南侧。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 3.7 万。镇人民政府驻东岱,人口 1810
在今福建漳浦县南。《方舆纪要》 卷99漳浦县: 绥安溪 “在县南四十里,东流合李澳川入海”。
1922年改布伦托海设治局置,属新疆阿山道。治所在今新疆福海县。以县境布伦托海得名。1930年属阿山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1944年改为福海县。旧县名。1922年由布伦托海设治局升县,治今新疆维吾尔自
在今陕西勉县西。《三国志·魏书·张郃传》:“刘备屯阳平,郃屯广石。”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