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头岭
在今广西合浦县南。《明一统志》 卷82廉州府: 冠头岭 “在府城南八十里。形势穹窿,山石皆黑如冠”。《方舆纪要》 卷104廉州府: 冠头岭 “亦曰冠山。自此涉海,北风顺利,一二日可抵交之海东府”。
在今广西合浦县南。《明一统志》 卷82廉州府: 冠头岭 “在府城南八十里。形势穹窿,山石皆黑如冠”。《方舆纪要》 卷104廉州府: 冠头岭 “亦曰冠山。自此涉海,北风顺利,一二日可抵交之海东府”。
即蒙古车臣汗部中末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弋勒希尔一带。
从今吉林图们市经中东路牡丹江站 (今黑龙江牡丹江市) 至佳木斯。全长580公里。日伪于1933—1937年修筑。
古称洈水。即今湖北松滋县南之洈河。《清一统志·荆州府一》 “石牌河” 条下 “又有裴家河,在县南,流入油水”。
①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分梁国置山阳国,立梁孝王子定为山阳王。武帝建元五年(前136)改为山阳郡,治所在昌邑县(今山东巨野县南六十里)。辖境相当今山东巨野以南,成武、曹县以东,单县以北,鱼台以西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宋《淳祐临安志》卷10:“南自龙山浑水闸, 由朱桥自南水门入城,曰龙山河。”长十二里,置闸以限江潮,宋时滨江纲运,由此入城。后废。明时以河高江低,改闸为坝。元、明、清皆修浚之,今河道
明初置,即今黑龙江省抚远县。明《辽东志》卷9:海西东水陆城站有“乞烈伊城”。
在今新疆伊吾县东。清乾隆《西域图志》卷9哈密:多都摩垓“在哈密城东二百十里。东西皆有泉,源出天山北麓,夹流过多都摩垓北,合流百余里潴为大泽”。
①唐武德七年(624)以靖州改置,治所在高安县(今江西高安县),旋又改为筠州。八年(625)废。②唐贞观五年(631)置,治所在米川县(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黄河南岸)。辖境相当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
明正统二年 (1437) 置,属陕西都司。治所即今甘肃靖远县。弘治九年 (1496) 改属固原镇。清初改名靖远卫。明正统二年(1437年)置,治今甘肃省靖远县。属陕西都司。清顺治初改名靖远卫,雍正二年
即今四川广元市东南元坝镇。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嘉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