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山
①在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北八十里。《清一统志·奉天府一》:关门山“在岫岩厅东界”。清咸丰《岫岩略》卷4:关门山在“城东北八十里。西山嶻嶭对峙,东西相向,高数丈,形势雄壮,中夹一溪,为矿硐沟河流之门户”。
②在今湖北省钟祥市西北。《方舆纪要》卷77安陆府钟祥县:关门山在“府西北百里。高耸岩,有石如屏,障塞山口,俨若关门。其上又有石凤洞,列石攒峙如凤昂首,中容数十人”。
①在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北八十里。《清一统志·奉天府一》:关门山“在岫岩厅东界”。清咸丰《岫岩略》卷4:关门山在“城东北八十里。西山嶻嶭对峙,东西相向,高数丈,形势雄壮,中夹一溪,为矿硐沟河流之门户”。
②在今湖北省钟祥市西北。《方舆纪要》卷77安陆府钟祥县:关门山在“府西北百里。高耸岩,有石如屏,障塞山口,俨若关门。其上又有石凤洞,列石攒峙如凤昂首,中容数十人”。
①即薛山。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清一统志·松江府一》:薛山“在青浦县南,兰笋山东,中隔一水。下尝掘地得石志曰玉屏, 又称玉屏山”。②又名驻跸山。在今安徽歙县城东北。《方舆纪要》卷28歙县:玉屏山“在
在今湖南永州市南。《方舆胜览》卷25永州:永山“在零陵县南九十里。州因以名”。
南宋绍熙五年(1194)改明州置,治所在鄞县(今浙江宁波市)。以年号为名。辖境相当今浙江宁波、鄞县、慈溪、奉化、象山等市县及舟山群岛。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为庆元路。宋、元时均置市舶司于此,为重要
①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宁晋县西南二十九里。《后汉书·桓帝纪》: 东汉延熹八年 (165),“勃海王悝谋反,降 为廮陶王”。李贤注: “故城在今赵州廮陶县西南。” 即此。晋为巨鹿国治。北魏为巨
即今安徽凤阳县东南红心镇。明设红心驿于此。
在今蒙古国西南。《汉书·匈奴传》:本始二年 (前72),伐匈奴,“度辽将军范明友三万余骑,出张掖; ……度辽将军出塞千二百余里,至蒲离候水,斩首捕虏七百余级,卤获马牛羊万余”。
即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治鹤溪镇。《方舆纪要》 卷94处州景宁县: “本青田之柔远乡,明初置沐溪巡司于此。景泰三年改置今县。”即今浙江省云和县东南鹤溪镇。明初于此置沐溪巡检司。景泰三年(1452年)置景
口村 即今安徽歙县西北富资河东岸丰口。清乾隆《歙县志》卷1 《都鄙》有丰口村。
在今内蒙古阿巴嘎旗西、苏尼特左旗东。康熙《皇舆全览图·热河图》作苏勒厄图呼亲。《御制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22:康熙三十五年(1696)四月,“戊子,上驻苏勒图”。
北魏熙平二年(517)建,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十六里大力山下巩县石窟寺。东西魏、北齐、隋、唐及北宋,相继在此凿窟造像。宋代名十方净土寺。清改名巩县石窟寺。又称十方净土寺。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建,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