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觉山
亦名主簿山、宝华山。在今四川新津县南。南宋范成大 《吴船录》: “修觉者,新津县对江一小山。上有绝胜亭,一望平野可尽。” 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7新津县: “ 《志》 云: 南 一里修觉山,神秀禅师结庐于此。唐明皇驻跸,为题修觉山三字。”
亦名主簿山、宝华山。在今四川新津县南。南宋范成大 《吴船录》: “修觉者,新津县对江一小山。上有绝胜亭,一望平野可尽。” 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7新津县: “ 《志》 云: 南 一里修觉山,神秀禅师结庐于此。唐明皇驻跸,为题修觉山三字。”
亦作索博鄂模。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 (达来呼布镇) 北之苏泊淖尔。清齐召南 《水道提纲》卷5: 山丹水 “又西北有昆都伦水自东北来注之。又北为二巨泽: 西北曰索廓克鄂模,池周九十里;其东北曰索博鄂模,池
在今江西吉水县南。《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吉水县 “黎洞” 条下: 神洞 “在县南五里。一径如线,依山俯涧,略可容足。不百步即宽平,中有田百亩,甚肥沃。两山含翠,高入云”。
即今江苏溧水县西北柘塘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溧水县: “柘塘镇在城西北四十里。”在江苏省溧水县西北部、溧水河东岸。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柘塘,人口 4800。镇以柘塘河得名
清置,属宜君县。即今陕西宜君县南哭泉乡。在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南部、小额木特河西岸。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55.4平方千米。人口3.9万。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置醴泉镇。宣统元年(1909年)置醴泉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珙县。一说在今珙县西南六十里下罗乡(老堡场)。明废。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四川省珙县。属叙南宣抚司。元末明玉珍改为珙州。
在今四川屏山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73蛮夷长官司: 桧溪堡 “在司南。《志》 云: 司境有四山,龙源、青冈、黄郎、麻坡等处诸蛮与建昌乌蒙、沙骂连接。万历中设桧溪、烟溪等堡”。
在今北京海淀区西北寿安山南麓。因寺内有卧佛造像而得名。唐代名兜率寺,元代名昭孝寺,至治二年 (1322) 重建,改名十方普觉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等。原有卧佛二,一是贞观中造旃檀像,已
北周保定二年(562)改淯阳郡置,治所即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蜀河镇。三年(563)废。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置,治黄土县(今陕西旬阳县东北蜀河入汉水东岸)。辖境约今陕西省旬阳县东北一带。次年废。
北周建德六年 (577) 改琅邪郡置,治所在朐山县 (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开皇初废。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琅邪郡置,治朐山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属海州。隋开皇初废。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在今浙江苍南县东南四十六里金乡镇。清康熙九年 (1670)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浙江省苍南县东部。属浙江都司。清康熙九年(1670年)废卫置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