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修武县

修武县

①秦置,属河内郡。治所即今河南获嘉县。西晋属汲郡。北魏孝昌中改为南修武县。

②北齐天保七年 (556) 置,属汲郡。治所在西修武城 (即今河南修武县)。北周属修武郡。隋属河内郡,大业十年 (614) 移治永桥 (今河南武陟县西南大虹桥乡)。唐武德二年 (619) 移治浊鹿城 (今河南修武县东北二十三里李固村),为陟州治。四年 (621) 还治西修武城 (今修武县),属殷州。贞观元年 (627) 改属怀州。北宋熙宁六年 (1073)废。元祐元年 (1086) 复置,属怀州。元属怀庆路。明属怀庆府。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西北部。属焦作市。面积722平方千米。人口27.8万。辖3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商为宁邑,周武王伐纣,勒兵于宁,在此修兵演武,改名修武。《水经注·清水》:“《韩诗外传》言:武王伐纣,勒兵于宁,更名宁曰修武矣。”秦置修武县,治今获嘉县城。《汉书·高帝纪》:汉王二年(前205年)汉王“至修武,陈平亡楚来降”,即此。汉属河内郡,晋属汲郡。北魏孝昌中改修武县为南修武县,并析置北修武县,治浊鹿城(今河南辉县市区西南)。东魏又增置西修武县(治河南今修武县城),寻废。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移南修武县治故西修武县城,废北修武县,称修武县,治今修武县城。隋大业十年(614年)移治永桥(今河南武陟县城)。唐武德二年(619年)移治浊鹿城;六年还治今修武县城,属殷州。贞观初属怀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又废,元祐元年(1086年)再置,属怀州。元属怀庆路。明、清属怀庆府。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60年并入焦作市。1961年复置修武县,属新乡专区。1969年属新乡地区,1983年属焦作市。地处太行山地和山前平原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沙河、大狮涝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为主。特产地黄、菊花、牛膝、山药“四大怀药”。矿产有煤炭、大理石、黏土、铁矿石、铝、铜等。工业有采煤、冶炼、水泥、机械、化肥、电力、陶瓷等。新焦铁路和郑焦、辉焦、新济、方武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宋建胜果寺塔、当阳峪瓷窑遗址、李固龙山文化遗址、汉献帝陵、百家岩寺塔、云台山风景区、青龙峡风景区等。


猜你喜欢

  • 武矶山

    在今湖北新洲县西南长江边。《方舆纪要》卷76黄州府黄冈县 “华山” 条下: “其东有武矶山亦临江。相传黄祖屯兵阳逻,蒐武其上。” 《元史·伯颜传》: 南宋末,伯颜 “遣万户阿刺罕以兵拒沙芜口,逼近武矶

  • 沙土汛

    清置,属黔西县。即今贵州金沙县东沙土镇。

  • 和舍市

    即今海南省临高县南和舍镇。清置巡司于此。即今海南省临高县南和舍。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移博铺港巡检司治此,改名和舍巡检司。

  • 荔水

    今广西金秀、荔浦、平乐三县境内的荔浦河。《方舆纪要》 卷107平乐县: 荔水在 “府西四十里。自修仁县流经荔浦县,又东北流入界,至府西七里曰荔浦江口,入于漓”。

  • 绵上县

    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由沁源县北部析置,属太岳区。治绵上 (今山西沁源县西北)。1945年12月撤销,并入沁源县。(1)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山西省沁源县北,属西河郡。北宋庆历六年(

  • 升平镇

    ①北宋熙宁元年(1068)废升平县为镇, 属宜君县。在今陕西宜君县西北三十五里。②即今黑龙江省安达市南升平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黑龙江肇州县:“县属升平镇,距老城基七十里。铁路线安达驿六十里。

  • 管界寨

    ①明置,在今江西贵溪县东南。明置巡司于此。清乾隆时巡司移驻上清镇。②约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部。《方舆纪要》 卷92定海县: 管界寨在 “县西北六十里。宋曰水陆管界巡简寨,在县城内。嘉祐中迁澥浦上,改今名

  • 桂川县

    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嶂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

  • 鄯阐城

    ①即善阐城。今云南昆明市。唐樊绰 《蛮书》卷1称 “鄯阐柘东城”。向达注: “柘东即今昆明,筑于南诏阁罗凤之子凤伽异时,为六节度之一,后又称善阐府,亦作鄯阐。”②公元9世纪中叶,南诏王以柘东城改名,后

  • 木波堡

    即今甘肃环县东南四十五里木钵乡。《资治通鉴》:唐贞元九年(793),“朔方都虞侯杨朝晟戍木波堡”。即此。即今甘肃省环县东南木钵镇。《资治通鉴》:唐贞元九年(793年),诏城盐州,“命盐州节度使杜彦光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