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会稽郡

会稽郡

①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上海市,浙江天台山、大盘山、仙霞岭以北及皖南一角。西汉时南扩至浙江、福建全省。东汉永建四年(129)徙治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东汉末属扬州。南朝宋属东扬州。齐属扬州,梁复属东扬州。隋开皇九年(589)废。大业三年(607)复置。唐武德四年(621)改为越州,天宝元年(742)复改会稽郡。辖境缩小至相当今浙江浦阳江(浦江县除外)、甬江、曹娥江流域。乾元元年(758)复改越州。

②十六国西凉置,治所在会稽县(今甘肃玉门市西北玉门镇附近)。辖境相当今甘肃玉门市地。北周初改为晋昌郡。


(1)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置,治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南,浙江省仙霞岭、牛头山、天台山以北和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地。西汉时扩大,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仅天目山和淳安以西小部地区除外)及福建省全省。东汉顺帝时移治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其后辖境逐渐缩小。西晋太康初为国,永宁元年(301年)国除为郡。东晋咸和时复为国,南朝宋复为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又改越州置,治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市)。辖境相当今浙江省浦阳江(浦江县除外)、曹娥江及甬江流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越州。天宝元年(742年)又为会稽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越州。后习惯上会稽郡仍为越州的别称。(2)十六国西凉置,治今甘肃省安西县境。辖境约今甘肃省安西县、敦煌市部分地区。北周废。


猜你喜欢

  • 定辽卫

    明初置,属辽东都司。治辽阳 (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后分中、左、右、前、后五卫。中卫,洪武十七年 (1384) 置,治辽阳城东南隅,左、右卫,洪武六年以千户所升置。前卫,洪武八年置,治辽阳城东北隅。后卫

  • 南星桥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宋 《淳祐临安志》 卷7: “朱桥,旧名南星。” 明成化中建南新关。区片名。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泛指凤山路、江城路、秋涛路、复兴街、滨江大道相交一带。以桥得名。桥宋时名南新,清改今

  • 乌龙沟口

    即今河北涞源县东北乌龙沟。《清一统志·易州》:乌龙沟口“在州西紫荆关西北六十里,接广昌县界,外口要冲也。今有把总驻防”。

  • 干沟塘

    亦作干沟铺塘。即今湖北宣恩县南十里干沟河西岸和平乡。清同治《施南府志》卷6《村集》:“干沟塘,(宣恩县)治南十五里。”

  • 红寺堡

    明置,属灵州守御千户所。即今宁夏同心县北红寺堡。明嘉靖《宁夏新志》卷3:红寺堡“东南至韦州七十里,西南至鸣沙州七十里。弘治十四年,套虏举众寇固原,往返必经之地。十七年,指挥仇钺伏兵破虏于此。正德二年,

  • 中卢侯国

    亦作中庐侯国。东汉改中庐县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三国魏复为中庐县。

  • 郁 (鬱) 孤台 (臺)

    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北隅田螺岭。建于唐广德至大历年间 (763—779)。台高14.1米,面积275平方米。《寰宇记》 卷108虔州赣县:贺兰山 “在州西北隅。本名文壁山,即郁孤台是也”。《舆地纪胜》 卷

  • 慈胜寺

    五代时建。在今河南温县西北大吴村。现存大雄殿、天王殿为元至元五年 (1339) 重建,殿内残存元代壁画。五代晋天福二年 (937) 石刻经幢,明天顺五年 (1461) 所铸大铁钟,均为珍贵文物。五代时

  • 吞霄

    即今台湾省苗栗县西南通霄镇。原为吞霄社。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土官卓个卓雾亚生起事被擒杀于此。清设吞霄汛,有外委驻守。日本占领期间设吞霄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通霄镇。本台湾土著番社名。即今

  • 黄岭墟

    即今广东电白县东北黄岭镇。清道光 《电白县志》 卷8: 黄岭墟 “在县北一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