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岩
在今广东南雄县东北。《舆地纪胜》卷93南雄府:仙女岩“在州东北阚天封寺,杉桧郁翳,泉石潺湲。中有二仙象,谓秦时二女于此得道飞仙”。《方舆纪要》卷102南雄府保昌县“杨历岩”条:“仙女岩在府东北百里。一名阚象山。松桧蔚翳,泉石潺湲,如仙女之秀丽,因名。”
在今广东南雄县东北。《舆地纪胜》卷93南雄府:仙女岩“在州东北阚天封寺,杉桧郁翳,泉石潺湲。中有二仙象,谓秦时二女于此得道飞仙”。《方舆纪要》卷102南雄府保昌县“杨历岩”条:“仙女岩在府东北百里。一名阚象山。松桧蔚翳,泉石潺湲,如仙女之秀丽,因名。”
亦作昌成侯国。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五十里。宣帝封广川缪王之子元为昌成侯国。即此。东汉永平初改为阜城县。《水经·浊漳水注》: “衡水又北径昌城县故城西。……应劭曰,堂阳县北三十里有昌
在今江西上饶县北柴门关之北。《方舆纪要》卷83上饶县“岑阳关”条下:“又(柴门关)北有东坞关,亦走徽婺之间道也。”
在今广西藤县东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08藤县:赤水峡“峡南有岩。相传李白曾过此,谓之李白岩。峡与岩相对壁立,一水中流,林木蔚然,岚气朝夕不散。有赤水峡巡司。《志》云:赤水峡中有金环滩”。
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境。《方舆纪要》 卷119威远御夷州: “莫家寨河在州境。汲其水浇炭火上炼之,即成盐,居民恃以为利。”
古水道名。《山海经·海内东经》:“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汉书·地理志》 庐江郡:“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水经》:“庐江水出三天子都,北过彭泽县,西北入于江。”此水出于三天子都北麓,流经陵阳县
南宋置,属邕州右江道。治所在今广西田阳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为来安路。南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来安路。
春秋周畿内邑。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单子伐东圉”。即此。古邑名。春秋周畿内邑。在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王子朝之乱,单氏“伐东圉”,
清置,属珲春协领。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滨海小河口。清萨英额 《吉林外纪》 卷3:珲春有蒙古卡伦。
亦名大清池、亦思宽、亦息渴儿、图斯库勒、特穆尔图淖尔。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或名热海,又谓咸海。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 唐永淳初
即曷撒罕关。又称哈思罕关。金以辽苏州关改名,即今辽宁大连市北南关岭。《金史·地理志》曷苏馆路:“有化成关, 国言曰曷撒罕关。”金以辽苏州关改名,“国语曰曷撒罕关”(《金史·地理志》)。在今辽宁省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