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陕西渭南市东北四十里孝义镇。清《乾隆内府舆图》:渭南县东北有孝义镇。(1)在山西省文水县中南部。面积38.9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孝义,人口 5030。1949年属文水六区,1953
明洪武初改归顺州置,属镇安府。在今广西靖西县南十里旧州村。弘治九年(1496)复置归顺州。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上、中、下天竺山的合称。周密《武林旧事》卷5:三天竺“自灵鹫至上竺郎当岭止”。
亦作蓝豪山。在今广东乐昌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02乐昌县: 监豪山“在县西六十里。《旧志》:山高圆五百里,接曲江县界。岩岭峻阻,其上交柯云蔚,霾天晦景,谓之泷中,以泷水所经也。泷水悬湍回注,崩浪震山
明崇祯三年 (1630) 置,属镇西卫。治所在今贵州平坝县西北三十六里齐伯乡。清康熙二十六年 (1687) 废。明崇祯三年(1630年)置,治今贵州省平坝县西北。属镇西卫。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即今河北隆尧县东二十二里牛家桥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5隆平县图:东有牛家桥。
又名渒湖、牌湖。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北九十里。 《水经·睢水注》: “睢水又东与湖水合, 水上承甾丘县之渒陂, 南北百余里, 东西四十里。” “”为 “渒” 之讹。
①唐贞观六年(632)以处党项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境。八年(634)改为台州。②唐置,为羁縻州,属安化州都督府。当在今甘肃庆阳地区。后废。
在今陕西眉县或扶风县境之渭河北岸。《三国志·魏书·郭淮传》:青龙二年(234),诸葛亮由五丈原“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亦作克尔素站、黑而苏站。清置,在今吉林公主岭市南二龙山附近。有伊通州州同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