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春秋郫邵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八十九里邵原镇。《续汉书·郡国志》:河东郡垣县“有邵亭”。即“郫邵”。
在今陕西岐山县东。《水经·渭水注》:“岐水又东径姜氏城南为姜水。按 《世本》: 炎帝,姜姓。《帝王世纪》 曰: 炎帝神农氏姜姓,母女登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于姜水,是其地也。” 另据 《明一统志》 卷
即棐林。春秋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春秋》: 文公十三年 (前614),“郑伯会公于棐”。《公羊传》 作斐。即“棐林”。
即税子步。今安徽太和县西北税镇。明正德《颍州志》 卷3: 作税丝铺。清乾隆 《颍州府志》卷2太和县: 税子步在 “县西北三十里”。
1949年改新明县置,属察哈尔省。治所在嘉卜寺(今内蒙古化德县)。1950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9年属锡林郭勒盟。1969年划归乌兰察布盟。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邻接河北省。属乌兰察布市。面积 25
北宋崇宁四年(1105)改赵州为庆源节度,宣和元年(1119)改为庆源府。治所在平棘县(今河北赵县)。辖境相当今河北赵县、宁晋、赞皇、高邑、临城、柏乡等县地。金复为赵州。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升赵
唐方镇名。广德二年 (764) 置,初治衡州 (今湖南衡阳市),大历四年 (769) 移治潭州(今长沙市)。领潭、衡、郴、永、连、道、邵等州,相当今湖南长沙市以南及广东连江流域地区。中和三年 (883
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东南接徽岭。宋淳熙《新安志》卷5绩溪县:佛论岭“在西北四十里。高四百五十仞,周四十里。《祥符经》云,昔尝有高僧讲论于此,故名”。
在今山东平阴县东北。《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晋侯伐齐,“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杜注:“平阴城在济北卢县东北,其城南有防,防有门,于门外作堑横行,广一里。”《水经·济水注》:“平阴
①为五代吴越国杭州城(今浙江杭州市)南门。北宋改利涉门,南宋改嘉会门。②即江陵城(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门安澜门。《方舆纪要》卷78荆州府:江陵城“西门旧名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