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寿县
隋仁寿元年(601)改广城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南一里。《寰宇记》卷63深州乐寿县:“取其理城(乐寿亭)为名。”大业初属河间郡,十三年(617)移治今献县。唐属瀛州。元属献州。明洪武初废。
古县名。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城县置,治今河北省献县。属瀛州。大业十三年(617年)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称长乐王,次年定都于此。天会七年(1129年)升为寿州,天德三年(1151年)改献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州,仍为乐寿县。寻复州。明洪武初省县入州。
隋仁寿元年(601)改广城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献县西南一里。《寰宇记》卷63深州乐寿县:“取其理城(乐寿亭)为名。”大业初属河间郡,十三年(617)移治今献县。唐属瀛州。元属献州。明洪武初废。
古县名。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城县置,治今河北省献县。属瀛州。大业十三年(617年)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称长乐王,次年定都于此。天会七年(1129年)升为寿州,天德三年(1151年)改献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州,仍为乐寿县。寻复州。明洪武初省县入州。
即今四川越西、甘洛二县境之越西河、漫滩河、尼日河。为大渡河支流。《方舆纪要》 卷74越嶲卫军民指挥使司: 罗罗河 “在卫南二十三里。有三源,皆出吐蕃界,合为一,东流入境。又东北合鱼洞河而入大渡河”。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81沅陵县:白雾洞“崖壁峻险,洞深五里”。
即牛首池。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书·霍光传》:“辇道牟首。”臣瓒注:“牟首,池名,在上林苑中。”即“牛首池”。
唐置,在今陕西略阳县南。《元和志》卷22兴州顺政县:“兴城关,在县南五里。”在今陕西省略阳县南。唐属顺政县。
白沙堤的简称。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长三里。唐时名白沙堤,宋称断桥堤、孤山路,明代堤上植桃、柳,又称“十锦塘”。宋《淳祐临安志》卷10:断桥堤,“《旧经》不载所从始……盖孤山自唐时旧有堤也”。据考系西
北宋置,属渠江县。在今四川华蓥市东北天池镇。
①即今黑龙江省饶河县北,挠力河口之东安镇村。1917年饶河县曾迁治于此。1925年始移治今饶河县。②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四十八里新登镇东。《方舆纪要》卷90新城县:“富阳尝置东安郡,故(钱)镠以此名镇。
唐武德二年(619)置,属北连州。治所在今陕西延长县境。贞观二年(628)废入延安县。
相当今四川温江、双流二县境之杨柳河。《元史·河渠志三》:马坝渠“乃自其北涯凿二渠,与杨柳渠合,东行数十里,复与马坝渠会,而渠成安流”。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以产井盐而名。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