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关
明洪武中建,在今贵州遵义县西南乌江镇。《方舆纪要》卷70遵义府遵义县:“(明)万历中,杨应龙败官军于乌江,旋趋河渡,贵州震动。既而黔帅童元振复克乌江关。”
在今贵州省遵义县南乌江镇。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刘綎征播州土司杨应龙,克乌江关,即此。
明洪武中建,在今贵州遵义县西南乌江镇。《方舆纪要》卷70遵义府遵义县:“(明)万历中,杨应龙败官军于乌江,旋趋河渡,贵州震动。既而黔帅童元振复克乌江关。”
在今贵州省遵义县南乌江镇。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刘綎征播州土司杨应龙,克乌江关,即此。
①即今辽宁北票市东南南岭站。民国 《东北年鉴》 北宁路线图: 锦朝支线有南岭站。②在今广东紫金县东南南岭镇。《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永安县: 南岭在 “县东南八十里,广百余里。四高中衍,惟一路可通
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渠江中。《元史·赵匣剌传》: 中统四年 (1263),“从攻大良平,宋咎万寿运粮至渠江之鹅滩”。即此。
战国楚置, 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战国策·楚策》:苏秦说楚威王曰:“楚地西有黔中、巫郡。”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蜀郡守张若伐楚取巫郡,寻改为巫县。战国楚置。因巫山得名。辖有今湖北省清江中、上游及
一作克里雅。今新疆于田县。《清一统志·和阗》:克勒底雅城“在齐拉尔村东北一百八十里。所属有峨和尔伊里庄、哈尔鲁克庄,东傍克勒底雅河,为古扜弥国地”。
唐高宗时建。在今河南洛阳市南龙门西山北部。为唐洛阳龙门十寺之一。内有优填王像和左、右护法天王像。唐刘沧有 《登龙门敬善寺阁》诗。
隋置,属高凉郡。治所即今广东高州市。《寰宇记》 卷161茂名县: “以道士潘茂姓名为县名。”另据 《新唐书·地理志》 茂名县: “以茂名水为名。”唐武德初属高州,贞观元年 (627) 改属南宕州,八年
三国吴改居风县置,属九真郡。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北马江南岸。南朝宋为九真郡治。隋属九真郡。唐属南陵州。天宝中废。见“居风县”。
又名牛斗山、玉城山。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69大足县:玉口山“有老君洞,宏敞可容百余人”。
即今安徽青阳县南山南章,南近石台县界。清乾隆《青阳县志》卷1:有山南章。
唐贞观元年 (627) 改智州置,治所在文谷县 (今越南义静省河静以南)。贞观十年 (636) 以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