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通山
又作五兰布通山。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南乌兰布统乡北之大红山。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抚远大将军福全率清军在此击败准噶尔噶尔丹。
古山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南乌兰布统乡大红山。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头目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举兵叛乱,进攻外蒙古喀尔喀,长驱南下,康熙帝命裕亲王福全率军征讨,大战于此,噶尔丹败绩。
又作五兰布通山。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南乌兰布统乡北之大红山。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抚远大将军福全率清军在此击败准噶尔噶尔丹。
古山名。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南乌兰布统乡大红山。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头目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举兵叛乱,进攻外蒙古喀尔喀,长驱南下,康熙帝命裕亲王福全率军征讨,大战于此,噶尔丹败绩。
元至元二十三年 (1286) 升长溪县置,属福州路。治所在霞浦县 (今福建霞浦县)。辖境相当今福建霞浦、福安、宁德、福鼎等市县地。明洪武二年 (1369) 降为县。成化九年 (1473) 升为直隶州,
黄河最大支流。在今陕西中部。源出甘肃渭源县西南鸟鼠山,东流经陇西、武山、甘谷、天水诸县市,横贯陕西渭河北原,南纳斜、涝、丰、浐、灞诸水,北会泾水、洛水,在潼关县入黄河。长787公里。《尚书· 禹贡》:
在今四川大足县城南五里南山上。为宋代道教摩崖石刻群。《舆地纪胜》 卷161昌州: 南山“在大足县南五里。上有龙洞醮坛,旱祷辄应。淳化二年供奉官卢斌平蜀余贼任秀等,斌率兵顾昌州南斗山,南山最高,望眼阔远
即今湖南黔阳县(安江镇)西南三十二里沙湾乡。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黔阳县图:县(旧治在今黔城镇)东有沙湾市。
元置,为应昌府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湖西南四里。后为应昌路治。《元史·顺帝纪》:元末,“帝驻于应昌府。又一年,四月丙戌,帝因痢疾殂于应昌”。明初废。古县名。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置
在今河北涿州市南三十里南三家店,南接高碑店市界。《方舆纪要》卷12新城县:三甲店“在县(今市东南新城镇)北三十五里,北至涿州之牛道也”。
又作木初、木杵、目梭。在今越南莱州省西北,黑江南侧的坂木树。清代为临安府纳楼土司辖地。见《滇南界务陈牍·普界陈牍·刀丕文禀》。
①即今浙江余杭市。《晋书·顾众传》:东晋咸和三年 (328),表 “临平人范明” 为 “参军”。即此。《资治通鉴》: 五代梁太祖开平三年 (909),“ (高) 澧以州叛附于淮南,举兵焚义和临平镇”。
亦作天长海口、胶海口。在今越南北部河南宁省交水县附近,为红河入海之口。《明史·张辅传》:永乐五年(1407),张辅等“击破(黎)季犛舟师于木丸江。……追至胶水县闷海口”。在今越南南定省交水附近。明永乐
在今浙江龙泉市西南小梅镇。《方舆纪要》卷94龙泉县:小梅隘在“县南小梅岭上……为入闽之间道,正统中设隘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