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镇
北宋乾德五年(967)废丹山县置,属盘石县。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八十里丹山镇。有唐建砖塔,唐、宋时摩岩造像及唐咸通十四年题记。
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东部。面积124平方千米。人口6.6万。镇人民政府驻丹山,人口 4300。因当地山呈赤色,故名。1949年为丹山乡,1958年改五龙公社,1980年改丹山公社,1985年置丹山镇。1992年响峒、裕通、磐石三乡并入。主产油菜籽、花生、烤烟、柑橘等。有电瓶、造纸、织布、皮革、砖瓦、饲料、建筑等业。为市东北农贸交易市场。通公路。古迹有唐建丹山白塔。
北宋乾德五年(967)废丹山县置,属盘石县。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八十里丹山镇。有唐建砖塔,唐、宋时摩岩造像及唐咸通十四年题记。
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东部。面积124平方千米。人口6.6万。镇人民政府驻丹山,人口 4300。因当地山呈赤色,故名。1949年为丹山乡,1958年改五龙公社,1980年改丹山公社,1985年置丹山镇。1992年响峒、裕通、磐石三乡并入。主产油菜籽、花生、烤烟、柑橘等。有电瓶、造纸、织布、皮革、砖瓦、饲料、建筑等业。为市东北农贸交易市场。通公路。古迹有唐建丹山白塔。
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北。宋本 《寰宇记》 卷116永明县: “掩山在县西北三十里,接营山。又西连青山。有一岩,穴口有石掩塞,因为名。”
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七里。《寰宇记》 卷1封丘县引 《城冢记》 云: “期城者夏禹理水时所筑,今呼为簸箕城。”
即今广东南雄县西北百顺镇。明洪武十年(1377)置巡司于此。在广东省南雄市西部。面积274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百顺圩,人口810。1949年属南雄县七区。1958年设百顺公社,1983
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山顶镇海楼的俗称。
隋仁寿元年(601)改广平县置,属会州。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南。大业三年(607)属汶山郡。唐武德元年(618)属翼州。二年(619)废。贞观四年(630)复置。二十一年(647)隶当州。显庆元年(6
即布雷峰寺。在今西藏拉萨市西北。清乾隆《卫藏通志》卷6:“布赖蚌寺俗名别蚌寺。”
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北唐行镇。清光绪 《嘉定县志》 卷 1: 唐家行在 “县治东北十八里”。
即今河北献县西北三十二里陌南乡。清乾隆《献县志》 卷3市集: 有陌南。
一名庄周台。在今安徽凤阳县东二十里。《元和志》卷9钟离县:“庄周台在县南七里。濠水经其前,庄子与惠子观鱼之所, 又曰观鱼台。”
在今上海市松江县中山小学内。建于唐大中十三年 (859)。幢高9.30米。现存二十一级,各级均有雕刻,内容为莲瓣、狮首、蹲狮、力士、海浪、郡主礼佛图,幢身刻陀罗尼经,并有题记、捐款人姓名及建幢年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