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松山
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乡。《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67: 西晋永嘉四年 (310),“张掖临松山有石如张掖字,掖字渐磨灭,粗可识,而张字分明”。《寰宇记》 卷152张掖县: “临松山,一名青松山,一名马蹄山,又云丹岭山。在县南一百二十八里。”
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乡。《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67: 西晋永嘉四年 (310),“张掖临松山有石如张掖字,掖字渐磨灭,粗可识,而张字分明”。《寰宇记》 卷152张掖县: “临松山,一名青松山,一名马蹄山,又云丹岭山。在县南一百二十八里。”
即战国魏鹿邑。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为黄河重要渡口。《水经·河水注》: “东岸有故城,险带长河,……今城内有故台,尚谓之鹿鸣台,又谓之鹿鸣城。” 又 《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一年 (386),翟辽奔黎阳
在今山东蓬莱市东南七十里。《隋书·地理志》:牟平县有“九目山”。《寰宇记》卷20蓬莱县:“晏谟《齐记》云:‘山有九窍, 因名九目。’”
亦名换鹅洞。在今四川隆昌县西里许。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5隆昌县: 金鹅洞 “溪水东来,绕于西折里许,孤山柱立,水环其趾,下为悬岩,壁立千尺,飞流下坠,常时如匹练,如散珠,及至溪水暴涨,倒立悬
亦名赤金峡。即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峡。《清一统志·安西州》:赤金山“在玉门县赤金所西三十里。即赤斤蒙古之山硖也,当北来西去之通道,明参将崔麒败贼于此”。
①亦作弘阳镇。在今北京市延庆县西南三十里。《资治通鉴》:唐武德六年(623),“高开道所部弘阳、统漠二镇来降”。②在今河北保定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2保定府清苑县:宏阳镇“在府西北。《志》云:唐初高
①五代晋天福初改郴县置,属敦州。治所即今湖南郴州市。后汉乾祐初复名郴县。②清光绪七年十二月 (1882年1月) 析宁古塔副都统辖地置,属吉林府。治所在敖东城 (今吉林敦化市)。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明置,属广宁卫。即今辽宁黑山县西北白厂门满族镇。明《全辽志》卷1关梁:白土厂关“在广宁城北七十里,夷人入市由此”。清改置白土厂门。
隋末改杨县置,属平阳郡。治所即今山西洪洞县。唐属晋州。《元和志》 卷12洪洞县: “因县北故洪洞镇为名。” 北宋属平阳府。元属晋宁路。明属平阳府。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南部
①西周晋都。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晋成侯自鄂迁都于此,至穆侯又迁都于绛。《左传》:隐公五年(前718),“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②战国魏邑。在今河南陕县西南曲沃。《史记·秦本纪》:惠文王十一年
在今河南邓县北。北宋熙宁五年(1072),张商英言献议者请开穰县永国渠,引湍水灌溉民田。即此。在今河南省邓州市北。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张商英言献议者请开穰县永国渠,引湍水灌溉民田,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