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山
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南郑县有中梁山。《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中梁山,“《汉中郡记》云,镇梁州之中,故以为号”。
在重庆市西部。系华蓥山南段分支。北起合川市,往南至江北区称西山,至沙坪坝区通称歌乐山,再经九龙坡区和巴南区,过长江称燕尾山,在江津市东部倾没于綦江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由石灰岩、砂页岩构成。嘉陵江和长江分别横切北段和南段,形成观音峡和猫儿峡。一般海拔500~700米。最高峰在江北区,海拔1433米。煤矿丰富。
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南郑县有中梁山。《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中梁山,“《汉中郡记》云,镇梁州之中,故以为号”。
在重庆市西部。系华蓥山南段分支。北起合川市,往南至江北区称西山,至沙坪坝区通称歌乐山,再经九龙坡区和巴南区,过长江称燕尾山,在江津市东部倾没于綦江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由石灰岩、砂页岩构成。嘉陵江和长江分别横切北段和南段,形成观音峡和猫儿峡。一般海拔500~700米。最高峰在江北区,海拔1433米。煤矿丰富。
在今湖北神农架林区北。旧属房县。民国 《湖北通志》 卷36房县: 蔴湾 “ 《县志》: 在城南百二十里。设外委”。
唐乾符二年 (875) 置,属雅州。治所在荣经县 (今四川荥经县)。后废。
明洪武元年 (1368) 改桂阳路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平阳县 (今湖南桂阳县)。洪武九年(1376) 改为桂阳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桂阳路为府,治平阳县(今湖南桂阳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境
即崇妙保圣坚牢塔。在今福建福州市区乌石山东麓。
又称大佛寺。唐建。在今天津市蓟县城内。辽统和二年 (984) 重建。《清一统志·顺天府》: 独乐寺“在蓟州城西门内,有唐李白书观音之阁匾”。观音阁上下两层,通高23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建
①唐贞观十二年(638)置,属笼州。治所在今广西扶绥县境。唐末废。②1914年改新宁县置,属广西南宁道。治所即今广西扶绥县。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1年和绥渌、同正二县合并为扶绥县。旧县名。原名新
在今印度西南岸柯钦一带。《明史·外国传七》: “柯枝,或言即古盘盘国。宋、梁、隋、唐皆入贡。自小葛兰西北行,顺风一日夜可至。” 明永乐间,中官郑和赴西洋各国访问时,曾至此。“帝遣郑和赍印赐其王,因撰碑
周代晋国都城。在今山西屯留县南十二里古城村。《史记·晋世家》 索隐引《纪年》:“桓公二十年,赵成侯、韩共侯迁桓公于屯留。”《水经·浊漳水注》 引《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元年,韩共侯、赵成侯迁晋桓公于屯
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安徽颍上县西北江口镇。西晋属汝阴郡。南朝宋废。
即今河北怀安县治。元设柴沟营。明正统初筑堡,嘉靖中设参将于此。清设守备于此,雍正中改置都司。1949年怀安县治由怀安镇迁此。明正统二年(1437年)筑,在今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