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宋集
即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东宋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掖县西南有东宋集。
即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东宋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掖县西南有东宋集。
唐名忽汗河,金名活罗海川,元名胡里改江,明又名忽儿海河、呼尔海河。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境之牡丹江,为松花江支流。《东三省舆地图说》: 清初 “称虎尔喀,又作瑚尔喀、呼尔喀、库尔喀,今称牡丹江,皆音之转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南。《水经·渐江水注》: “ 《异苑》 曰: 晋武时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华曰: 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言,声闻数十里。”
即汉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西面中门直城门。王莽时因门正当东西驰道通过,故改门曰直道门。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义乡县置,属熙州,大业初属同安郡。治所即今安徽望江县。取举目可望江流为名。唐武德四年 (621) 于县置高州,寻改智州。七年 (624) 属严州,后属舒州。南宋属安庆府。
①即今河北赤城县。《魏书·道武帝纪》:登国二年(387),“幸赤城”。《水经·沽水注》:“沽水又西南径赤城东,赵建武年,并州刺史王霸为燕所败,退保此城。城在山阜之上,下枕深隍。”即此。②浙江台州(今临
古泽薮名。在今陕西境。旧有三说:一云即弦蒲薮。《尔雅·释地》:“秦有杨陓。”注:“今在扶风汧县西。”《疏》谓弦蒲即杨陓。汧县即今陕西陇县;一云即阳纡。《淮南子·墜形训》:“秦之阳纡。”注:“阳纡盖在冯
在今河北赤城县北。《方舆纪要》 卷18万全都司开平卫: 韭菜川 “源出东山,流经卫南与毡帽山水合,南流至赤城堡为东河之上源”。
在今广东紫金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03永安县: 琴江“在县东。有二源,皆出县东九十里之琴岭,分为南北,合而为神江 (琴江)。亦曰神冈水”。东北流为梅江。
即今黑龙江省富锦市南与宝清县交界处之七星河。清齐召南《水道提纲》卷25:挠力河纳乞勒沁河,“又东北数十里,有西勒喜河, 自西南会北来之屋汉术河,东流来会”。
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南津关。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在》 卷78夷陵州: 南津口 “在州北二十里。当三峡之口。相传汉昭烈尝据守此津之南,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