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鱼贯而出

鱼贯而出

形容像鱼群一般,头尾相接,连续而出。出自隋炀帝事迹。隋炀帝名杨广(568-618年),为隋文帝杨坚的第二子。开皇元年(581年)被封为晋王。曾任隋并州总管、河北道行台尚书令、淮南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等。在隋文帝统一江南的军事行动中起了一定作用。开皇二十年(600年)被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即皇帝位。他在位期间,仗恃国力富强,骄奢淫逸。一方面大兴土木工程,开挖运河,修筑宫殿;另一方面又不断四出游幸,并三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给人民群众带来沉重负担。大业五年(609年),他曾携带大批人马到河西走廊巡游。六月,经过大斗拔谷。由于山路隘险,所带宫人士卒只能鱼贯而出。适逢天气突变,士卒冻死者大半。

【出典】:

隋书》卷3《炀帝纪上》73页:“癸卯,经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霰晦冥,与从官相失,士卒冻死者太半。”

【例句】:

清·杨复吉《梦阑琐笔·潮阳某令》:“随着怪风起于庭户,后门大启,男女数十辈,鱼贯而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大姑》:“李即戟手书符其处,既而禹步庭中,咒移时,即见家中犬豕并来帖耳戢尾,若听教诲。李挥曰:‘去!’即纷然鱼贯而去。”


偏正 像游鱼头尾相接那样一个挨一个地出来。《隋书·炀帝纪上》:“经大斗拔谷,山路险隘,~。”△用于形容单行列队而出。→鱼贯而行 鱼贯而前↔鱼贯而入


【词语鱼贯而出】  成语:鱼贯而出汉语词典:鱼贯而出

猜你喜欢

  • 骥子龙文

    《北史.裴延俊传》:“延俊从父兄宣明二子景鸾、景鸿,并有逸才,河东呼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北齐书.杨愔传》:“(昱)谓人曰:‘此儿驹齿未落,已是我家龙文;更十岁后,当求之千里外。’”龙文本骏马名

  • 一阳生

    《周易.复卦》:“象曰:雷在地中,……后不省方。”三国魏.王弼注:“冬至,阴之复也。”唐.孔颖达疏:“复谓反本,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复于静也。”《史记》卷二十五《律书》:“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

  • 临深履冰

    《诗经.小雅.小曼》:“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临深渊,履薄冰,形势危险,极恐坠落,故须十分小心。后因用以形容小心翼翼,不敢稍有疏忽。元.施君美《幽闺记.绿林寄迹》:“我只得临深履薄,悚惧恐惶

  • 责实循名

    按其名而求其实。唐 元稹《戒励风俗德音》:“自非责实循名,不能彰善瘅恶。”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永清县志政略序例》:“观者依检先后,责实循名,语无褒贬,而意具抑扬。”参见“循名责实”。见“循名责实”。唐

  • 车笠故交

    源见“乘车戴笠”。喻贫贱不易的旧交。清赵翼《蒋心馀孙来谒感赋》诗:“车笠故交欣有后,坫坛同辈已无人。”

  • 六尺之孤

    《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舆?君子人也!’”曾子认为君子之人是重节操的,故可以托以匡扶幼主的重任,可以寄以代摄政务的大权,临到生死的紧要关头而

  • 阿戎可语

    源见“阿戎”。又《世说新语.简傲》“王戎弱冠诣阮籍”南朝 梁 刘孝标注引《竹林七贤论》:“初,籍与戎父浑俱为尚书郎,每造浑,坐未安,辄曰:‘与卿语,不如与阿戎语。’就戎,必日夕而返。”后因以“阿戎可语

  • 舳舻相继

    见“舳舻千里”。【词语舳舻相继】  成语:舳舻相继汉语大词典:舳舻相继

  • 文淑真人

    源见“南阳佳气”、“真人”。指汉光武。清徐夜《经严陵钓台》诗:“足消文淑真人气,直得狂奴故态名。”

  • 蚁穴

    源见“蚁穴溃堤”。比喻可以酿成大祸的小漏洞。三国 魏应璩《杂诗》:“细微可不慎,堤溃自蚁穴。”【词语蚁穴】   汉语大词典: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