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马惜障泥

马惜障泥

世说新语.术解》:“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

又《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曰:‘此必是惜障泥。’使之解去,便渡。”

据《晋书.杜预传》、《语林》载说,王济(字武子)爱马,对马性颇有研究,故杜预对晋武帝说王武子有“马癖”。

“马惜障泥”是说马通人性,而“马癖”则是说人酷爱马,识马性。

唐.杜甫《骢马行》诗:“邓公马癖人共知,初得花骢大宛种。”


【典源】《世说新语·术解》:“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马,著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王云:‘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径渡。”《晋书·王济传》亦载。

【今译】 晋代王济 (字武子) 善知马性,他曾骑一匹马,马佩连钱 (一作连乾,一种马饰) 和障泥 (垂于马腹两侧,用于遮蔽尘土的饰物),走到水边,马驻足不肯渡。王济说:“这一定是马爱惜障泥。”让人解去,马便径直过河。

【释义】 后以此典咏马。

【典形】 锦障泥、绿锦蔽泥、马惜障泥、惜障泥。

【示例】

〔锦障泥〕 清·顾炎武《雨中送申公子涵光》:“登车冲雨马频嘶,似惜连钱锦障泥。”

〔绿锦蔽泥〕 唐·杜牧《少年行》:“连环羁玉声光碎,绿锦蔽泥虬卷高。”

〔马惜障泥〕 唐·刘禹锡《三月三日与乐天及河南李尹》:“人夸绫步障,马惜锦障泥。”

〔惜障泥〕 宋·李清照《打马赋》:“燕山叶飞,玉门关闭,沙苑草肥,临波不渡,似惜障泥。”


猜你喜欢

  • 鱼千里

    《关尹子.宇篇》:“以盆为沼,以石为岛,鱼环游之,不知其几千万里而不穷也。”鱼在盆中游,以盆为沼池,以石为鸟屿,茫茫然以为千万里而无穷。这是从微观的局限而生发出的狭隘主观主义的错误,盆非沼,石非岛,方

  • 安世诵亡书

    42` 源见“安世补亡”。谓帮助拾遗补缺,寓称赞其人博闻强记之意。宋苏轼《和刘景文见赠》:“留子非为十日饮,要令安世诵亡书。”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寸草心:谓子女的心力细微如小草。三春晖:谓慈母的恩情温暖如春天的阳光。三春,泛指春天。春季有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谁说子女一颗像小草般的拳拳之心,能够报答得了慈母像阳光般

  • 戴鸡佩豚

    西汉.司马迁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伉直,刚直),冠雄鸡,佩豭豚(豭豚,音jiā tún,就是牡豚,俗称公猪),陵暴孔子(陵暴,压迫欺凌,此当指言行粗鲁,对孔子不够尊重)

  • 九首

    《山海经.海外北经》:“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人面,蛇身而青。”晋郭璞《山海经图赞》:“共工之臣,号曰相柳。禀此奇表,蛇身九首。恃力桀暴,终禽夏侯。”后因以“九首”指力大无穷的怪兽。清陈梦雷《抒哀赋

  • 以手加额

    表示庆幸。《晋书.石勒载记下》:“勒见(刘)曜无守军,大悦,举手指天,又自指额曰:‘天也。’”《资治通鉴》九四作“举手指天复加额”。宋代杨万里《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首先创造条件,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然后等待和寻求敌人可能被我战胜的时机。 表示作战首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伺机战胜敌人。语出《孙子.形篇》:“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 戮力同心

    《国语.齐语》:“与诸侯饰牲为载,以约誓于上下庶神,与诸侯戮力同心。”戮力:并力。后因以“戮力同心”形容齐心协力。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袁术传》:“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匡冀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

  • 陈王宴乐

    同“陈王宴平乐”。宋林正大《括木兰花慢.黄河天上派》词:“陈王昔时宴乐,拼十千,斗酒恣欢游。”

  • 王粲滞荆州

    源见“王粲登楼”。指士不得志,久滞异乡。唐权德舆《和司门殷员外早秋省中书直夜寄荆南卫象端公》诗:“共嗟王粲滞荆州,才子为郎忆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