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颠倒衣裳

颠倒衣裳

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汉.郑玄笺:“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

《东方未明》原诗序说:“《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诗歌讽刺掌漏失节,使群臣匆促上朝,故上下倒置,错穿衣裳。后因用以形容匆忙失序。

唐.杜甫《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其一:“无路从容陪语笑,有时颠倒著衣裳。”此借以发泄充当奔走小吏的牢骚。


述宾 衣裳,古时上为衣,下为裳。把衣和裳穿颠倒了。形容匆忙失序。《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之倒之,自公召之。”※裳,不读作shāng。△用于失态方面,也作“颠衣倒裳”。


【词语颠倒衣裳】  成语:颠倒衣裳汉语词典:颠倒衣裳

猜你喜欢

  • 雪夜微行

    此典为赵匡胤微服访功臣事。微行:便装出行。赵普(922-992年)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北京大兴县西南)人,后迁河南洛阳。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为宋朝开国功臣,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

  • 王谢登临

    《晋书.谢安传》:“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东晋时,谢安曾同王羲之、许询、支遁等寓居会稽郡,终日游山玩水或咏诗作文,优游度日,不思居官报国之

  • 蒋诩宅

    同“蒋生径”。清袁枚《过永州太守王蓬心留饮署中属题小像》诗:“蓬心先生旧相识,同看菜花蒋诩宅。”【词语蒋诩宅】   汉语大词典:蒋诩宅

  • 熊罴呈瑞

    源见“梦熊罴”。生男之喜。明陈汝元《金莲记.重贬》:“〔云抱子同王上,合〕千思万思,滞他乡愁肠萦系;有谁怜犴狴伤秋,还喜却熊罴呈瑞。”

  • 折鼎

    同“折鼎覆?”。《后汉书.窦融传赞》:“虽则折鼎,王灵以宣。”李贤注:“鼎三足,三公象。折足者,言其不胜任也。”【词语折鼎】   汉语大词典:折鼎

  • 优孟衣冠

    指优孟穿戴楚故相孙叔敖衣服帽子,模仿他神态,讽谏楚庄王。后以此典模仿他人及作品;或比喻乔装打扮登台演戏。优孟,春秋时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人。著名之宫廷演员,多智辩,常寓讽刺于谈笑之间。楚

  • 刘弘一纸书

    《晋书.刘弘传》载:晋惠帝宰相刘弘,勤于政事,凡兴废之事,皆亲自过问,并详细地写出意见,指示下级妥善处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后以“刘弘一纸书”尊称他人来函

  •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

    在安定太平的环境里,不可忘记危亡和灾难。语出《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安必思危”李善注:“太公阴谋机之书曰:‘

  • 乌鹊渡

    同“乌鹊填桥”。元白朴《摸鱼子.七夕用严柔济韵》词:“擘钗分钿蓬山远,一样绛河银浦。乌鹊渡,离别苦。”

  • 季常癖

    ①河东狮子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