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

古曲调名,又叫《渭城曲》。唐代诗人王维写有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浥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入乐府,以为送别曲,反复诵唱,谓之“阳关三叠”。

宋.苏轼在《东坡志林》卷七中,对“三叠”作过考证:“旧时‘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得乐天(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饮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后因以“阳关三叠”用为指称送别名曲的典故。

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见邸家园留题》诗:“阳关三叠君须秘,除却胶西不解歌。”


主谓 古曲名,又称《渭城曲》。因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得名。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反复咏唱,遂称“阳关三叠”。后亦比喻离别。宋·苏轼《仇池笔记·阳关三叠》:“旧传《阳关三叠》今歌者每句再叠而已……有文勋者,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唐本三叠如此。”△用于送别。也作“三叠阳关”。


【典源】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三辅黄图》卷六:“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今译】 古代长安东有灞水,水上有灞桥。古代送客至此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是一首送别名作。诗中说:“渭城晨雨洒湿路面,尘土不扬,雨后客舍周围的柳树青青葱葱。劝您再饮一杯酒,就要离别了,西出阳关难逢故人。”此诗被教坊谱入乐府,称作“渭城曲”或“阳关曲”,因演唱时反复咏唱,故又称“阳关三叠”。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送别之情。

【典形】 灞桥怨别、唱渭城、唱阳关、泣渭城、四叠阳关、渭城诗、渭城朝雨、西出阳关、阳关曲、阳关三叠、阳关无限叠、阳关一杯酒、千万遍阳关、灞陵回首、灞桥烟柳、渭城风雨、阳关西出、三叠阳关、一曲阳关、渭城歌、渭城柳、听阳关、折柳声。

【示例】

〔灞桥怨别〕 宋·高观国《解连环·柳》:“依依灞桥怨别。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

〔唱渭城〕 宋·范成大《咏河市歌者》:“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唱阳关〕 唐·李商隐《赠歌妓》:“红绽樱桃含白雪,断扬声里唱阳关。”

〔泣渭城〕 宋·苏辙《李公麟阳关图》之二:“不堪未别一杯酒,长听佳人泣渭城。”

〔四叠阳关〕 宋·李清照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渭城诗〕 金·元好问《江神子·观别》:“旗亭谁唱渭城诗?酒盈卮,两相思。”

〔渭城朝雨〕 金·元好问《送端甫西行》:“渭城朝雨三年别,平地青云万里程。”

〔西出阳关〕 宋·张炎《摸鱼子·别处梅》:“叹西出阳关,故人何处,愁在渭城柳。”

〔阳关曲〕 宋·李珏《击梧桐·别西湖社友》:“怕听阳关曲,奈短笛唤起天涯情远。”

〔阳关三叠〕 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阳关三叠君须秘,除却胶西不解歌。”


【词语阳关三叠】  成语:阳关三叠汉语词典:阳关三叠

猜你喜欢

  • 骥尾

    源见“蝇附骥尾”。喻追随先辈、名人之后。亦常用为自谦的套语。明王玉峰《焚香记.赴试》:“若二位高才,必当首擢,既蒙提挈,愿为骥尾。”【词语骥尾】   汉语大词典:骥尾

  • 周阳暴虐

    《史记.酷吏列传.周阳由传》:“(周阳由)以宗家任为郎,事孝文及景帝。……武帝即位,吏治尚循谨甚,然由居二千石中,最为暴酷骄恣。所爱者,挠法活之;所憎者,曲法诛灭之。”汉时,周阳由历事文、景、武三朝,

  • 一顷南山豆

    源见“南山种豆”。比喻归隐的田园生活。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一顷南山豆,五色东陵瓜。”

  • 如皋获雉

    同“如皋射雉”。清 范驹《点绛唇.有美而不得所匹者感其事代诉之》套曲:“曾听说御如皋获雉嫣然粲,曾听说怼庸材暮景词人赧。”

  • 井鲋

    井中的鲋鱼。比喻处于困境之中。唐代白居易《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诗:“井鲋思返泉,笼莺悔出谷。”【词语井鲋】   汉语大词典:井鲋

  • 阮瑀

    同“阮元瑜”。清唐孙华《送惠研溪之官密云》诗:“熟识金闺旧姓名,或有军书烦阮瑀。”【词语阮瑀】   汉语大词典:阮瑀

  • 土龙

    《淮南子.说林训》:“旱则修土龙。”古代天旱之时,人们常用土做成龙,用以求雨。后用为吟天旱求雨之典。唐.李群玉《送崔使君萧山祷雨甘泽遽降》:“不假土龙呈夭矫,自然石燕起参差。”【词语土龙】   汉语大

  • 自种一顷豆

    源见“南山种豆”。咏田间劳作。宋苏轼《八月十日夜看月有怀子由》诗:“典衣自种一顷豆,那知积雨生科斗。”

  • 阳雁食肥

    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梁谋。”雁称为“随阳之鸟”(见《书.禹贡》汉.韩安国传),秋由北而南,春由南而北,追逐温暖,觅食稻粱,以谋生息。后用以比喻为了功名利禄而趋炎附势、善自

  • 三月无君,皇皇如也

    皇皇:同“惶惶”。焦急不安的样子。 三个月得不到君主的任用,就非常焦急。 旧指孔子急于求仕,以便施展其政治抱负。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